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信息

云龙县“六个互嵌式”发展打造福堂社区“幸福堂”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1日
  • 来源: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云龙县诺邓镇福堂社区是大理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搬迁5912198人,有白、汉、彝、傈僳、藏、侗、哈尼、瑶8个民族成份。社区成立以来,围绕“空间、产业、就业、教育、治理、文化”六个互嵌式发展主题,打造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台,深入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打造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美好家园。

一、空间互嵌促融合

诺邓镇福堂社区是典型的变“小聚居”为“大杂居”的多民族融合发展社区,搬迁人口来自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民族。社区以建设集中安置房为载体,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标准配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合理布置便民超市、广场、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和生活娱乐设施,最大限度满足安置点公共服务功能。目前,为搬迁安置户发放不动产证456本。社区内健全了党组织、居委会、工青妇组织体系,建设了智慧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广播室、文体活动室、村史馆,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共居,成为“同村人”。

二、产业互嵌共发展

福堂社区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把扶贫产业、沪滇协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引进2家少数民族种植企业,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搬迁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种植,不断推进社区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投入涉农整合、沪滇协作等资金970万元,种植羊肚菌13亩、蔬菜50多亩,年产值200多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搬迁安置户务工收入20万元。同时,引进以生产销售少数民族服装、校服为主的“永福服装生产车间”作为扶贫车间,启动实施物流仓储园区建设等项目,建成后将提供2.1万个就业务工岗位,搬迁群众年就业务工收入可达140.7万元。通过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特色产业种植、少数民族服饰缝制销售、民族特色餐饮制作等,鼓励各民族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共事,吃上“特色饭”。

三、就业互嵌谋未来

福堂安置点全面建成入住后,云龙县积极帮助群众就业创业促共同致富。按照技能培训就业一批、就近就地就业一批、自主创业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扶贫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一批的“五个一批”就业机制落实居民就业。各族群众共同外出、共同工作、共同致富。截目前,外出务工222291人,县内务工220221安置点铺面及扶贫车间创业就业7191人,乡村公益性岗位369人,就业年收入达1883.2万元,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共利,实现“齐增收”。

四、教育互嵌同进步

围绕“留住乡愁”这一理念,突出“乡土、乡音、乡俗”三个特色,2020年建成社区幼儿园,目前入园儿童107人。多民族教师同时采用多种语言进行教学,既能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又能相互学习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幼儿从小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接受同等教育,推动共育共学。同时镇党委联合各级部门福堂社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风文明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先后举办厨艺、缝纫、直播、民风歌曲舞蹈等培训班,提供互相交流的培训平台,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共学,共育“和谐花”。

五、治理互嵌构和谐

社区坚持把民族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之中,2021年初通过换届选举,选任不同民族代表担任福堂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居民小组长、群众代表,成立红白理事会、监事会等民间组织,通过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约定居规民约、多民族群防群治等方式加强民主管理,形成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良好风尚,同时广泛吸纳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参与社区治理、社区议事、社区院坝会等,共同商议社区治理重大事项,让搬迁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共治,共筑“幸福家”。

六、文化互嵌促认同

云龙县积极搭建平台,组建各民族大融合的舞蹈队,结合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火把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非遗展演、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主题活动中学会文明礼仪养成尊重彼此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共乐,实现“大融合”。(云龙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