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信息

大理州科技助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推进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1日
  • 来源: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大理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组建了绿色高值种植和面源污染防控协同的多学科攻关团队,打造破解洱海面源污染来源、创建作物增值、减少面源污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大理模式”,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农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组织顶尖科研团队破解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难题

2022年初,由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大理州人民政府三方联合成立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张福锁出任院长。一是不断引入各界人才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通过“校—政—企”合作模式建成了古生村科技小院、磻溪村烟草科技小院和古生村乡愁科技小院3个科技小院,运用理念创新及绿色技术的实施落地,培养科技农民与能人,助力大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积极创建“系统解析、精准防控、生态治理”的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体系,目标是减少30%50%的农业面源污染10%入湖污染负荷。三是建立了阳溪小流域古生片区4.8平方公里试验示范区,对1556个农户进行精准定位,系统排查1321个井盖,全面调查22个垃圾堆放点;对5235个田块精准测绘,对20种作物精确识别,对440个农户进行种植入户调研。对古生片区进行了水系拓扑关系识别,调查水系89公里,对硬化地面、涵洞等进行调研,重点突破洱海流域碳氮磷污染产生—排放—输移衰减过程,对入湖负荷精准解析,基于洱海水质目标,提出全过程、分时区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减排措施。

二、创建高值农业模式,拓展洱海流域农民增收途径

通过组建专业的团队,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创建高值农业模式有效助力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构建洱海流域水稻绿色有机生产规程水稻是洱海流域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传统的水稻种植存在产量低、养分供需不匹配、对环境危害大、绿色有机生产规程缺乏、农产品品质低等特点。为此,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在古生村片区构建了水稻绿色有机生产规程,筛选出适合洱海流域种植推广的水稻品种,采用有机覆膜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并施用与云天化公司一起研制生产的绿色智能肥料,实现水稻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污染更少。2022年古生村片区示范基地的水稻亩产达800公斤/亩,相比传统种植的400公斤/亩,整整翻了一番。二是创建绿色高值农业新模式。针对洱海流域种植体系“绿色不高值,高值不绿色”的问题,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组建全国顶尖的科教和企业队伍,先后与云天化集团、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农垦集团和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从品种、管理技术方面构建绿色高值新模式,优化传统“水稻—油菜”“烟草—油菜”种植模式,初步构建水稻、烤烟、玉米和油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4个。通过创新绿色技术体系,以绿色投入品支撑体系服务高值农业模式,实现水稻示范种植100亩、烟草示范种植120亩。以烟草种植为例,与传统模式相比,肥料投入减少50%,氨挥发减少5%,氮流失减少30%,磷损失减少20%三是拓展高值小春季作物体系以亩产值1万元为目标,探索引进高值“菜、花、油”油菜多功能模式多功能高值草莓模式、全季节鲜食玉米增值模式等,根据洱海流域特点和洱海高质量保护要求,协同实现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三、文旅融合多元发展,助生态与乡村振兴双推进

依托苍山国家步道、茶马古道、洱海生态廊道、苍山十八溪绿廊等优质旅游资源,挖掘设计10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环洱海旅游圈做靓做精生态文旅项目,有效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双推进一是大力推动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施“非遗+旅游”乡村振兴项目扶持代表性传承人建成白族扎染技艺、白族大本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18个。二是民宿客栈、田园花海等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喜洲稻田、双廊艺术小镇、洱海生态廊道等网红打卡地成为国内外游客追逐诗和远方的最佳选择,“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等系列IP引发强烈反响,“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内涵正逐渐变得丰满。三是洱海生态廊道成效凸显。20209月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带动大理市2022年暑期旅游强劲复苏,在洱海边观景喝茶成为大理度假的一种新兴模式。州乡村振兴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