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弥渡县因地制宜将公安机关职能职责深度融入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三融四共”建立健全“中心吹哨、公安报到”的责任共担、平安共防、稳定共抓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实体化、信息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更高水平和层次的平安弥渡建设。
一、视频监控系统进驻综治服务中心,开启资源整合“最大公约数”
一是以治理有效为目标,积极探索“三中心”建设与乡村治理“捆绑”式推进,成功申报乡村治理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在全县开展基于5G网络,以综治信息平台为依托、兼顾“雪亮工程”的整合,以视频监控资源联网共享为核心,建设县、乡镇两级指挥调度中心和覆盖全部行政村及20户以上村民小组视频感知监控系统,并将视频感知监控系统接入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巡防管控结合、群防群治结合的方式,打造地方数字经济新基础、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县、乡镇、村级的分层治理,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推动“五治融合”在基层落地落实,提升了基层“智治”和平安建设能力水平,达到“治理有效”。二是校园及周边智慧化安防系统进驻县、乡镇、村三级综治服务中心(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将社区警务的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矛盾纠纷排查、风险隐患摸排、巡逻防控等工作通过“一网整合”“一网联动”“一网融入”“一网统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体系,通过工作融通、手段融智,促使警务资源与综治资源深度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已安装高清探头1500余只,其中900只为结构化摄像机,安装电子围栏10套,全面完成7个环州、7个环县、5个环城电子卡口项目建设,进一步建强社会面动态感知前端,强化运用培训,实现对全县社会治安动态、重点人员动向、突出涉稳风险进行无缝研判、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三是进一步完善雪亮工程、校园及周边智慧化安防、村组的安防工程等项目,通过采取人脸识别、查找车辆能够准确查找人员、车辆活动轨迹、落脚点,为高效破案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同时威慑欲行不轨之人,从而逐步实现不敢伸手到不想伸手的转变。截至目前,在红岩镇共安装了摄像头266个,覆盖辖区12所中小学校、10个幼儿园、集镇、市场、企业、重要交通路段路口和12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基本实现无死角、无漏洞监管。
二、“警格+网格”规模团队一体作战,弹奏平安建设“和谐稳定曲”
一是建立市域社会治理智慧中心“信息互通共享、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社会治安联防、平安建设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社会治理联抓、跟踪问效考评”的八项工作机制,制定了乡镇、村(社区)“两中心”职能职责、工作机制,明确了村(社区)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建立了涵盖矛盾纠纷类、治安安全隐患类、服务民生类、其他中心工作的网格员百项工作清单,坚持网格化建设、团队化运作、标准化管理,激活基层“平安细胞”,畅通情报“毛细血管”,实现村(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二是依托“警格+网格”和“一村一警”警务模式,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村民警、辅警按照“布网、划格、定人、明责”的思路,实现警格与村综治服务中心(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融合,推动民辅警与网格员等力量融合,积极构建“全覆盖、零距离、高效化”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新体系,实现网格警务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由一名民警“单打独斗”向规模团队“一体作战”的跨越发展,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三是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开展日常巡逻防范、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防范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地把情报信息反馈回来,实行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个民(辅)警一抓到底,做细做活各项工作,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小网格托起了大平安、大服务。
三、警司联调室携手综治服务中心,擘画综合治理“最大同心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整合综治服务中心(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员、治安巡逻员等力量,形成信息互通、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的工作合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赤水村为例,2022年赤水村完成综治服务中心(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改造,融合警司联调室,形成基层基础共抓、矛盾纠纷共排、风险隐患共管、安全防范共建的大联动工作格局,村级层面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联调专业化解,实现疑难杂症“联合会诊”,回汉群众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团结互助,成了有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营造了“两个民族一村落、和谐共处时代人”“两个民族一眼井,同饮一水一百年”的和谐局面。(弥渡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