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计划报告
  • 索引号: 15239276L/2019-00739
  • 发布机构: 大理州发展改革委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9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08年2月19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正贤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以书面形式向大会提出大理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出席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一)经济运行好中求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07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22.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超过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9.38亿元,同比增长25.5%,超过预期目标13.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78亿元,同比增长21.5%,超过预期目标9.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7.8∶35.6∶36.6调整为26∶37∶37,第二产业上升了1.4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得到实惠。全年农业增加值完成85.29亿元,增长7%。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8.25万亩,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30.87万吨,增长2.3%;烟叶总产量144.5万担,增长1.8%;肉类总产量36.54万吨,增长5.5%;奶类总产量26.61万吨,增长20.7%。核桃、奶牛、茶叶、生猪、梅果、蚕桑、无公害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好,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一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功能逐步完善,农村又有13.3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一轮“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全面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大,大理红山水泥公司等三户日产2000吨水泥生产线、大理钛业生产线等一批工业发展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72.13亿元,同比增长28.2%,超预期目标9.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7.56亿元,增长24.9%。主要工业产品全面增长,卷烟产量40万箱,与去年持平;原煤产量218.9万吨,增长3.1%;锌产量9.8万吨,增长1%;水泥产量414.6万吨,增长7.3%;发电量22.4亿千瓦时,增长34.1%。工业主导产业方面,烟草加工业实现产值28.96亿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产值20.44亿元,增长4.4%;冶金业实现产值52.12亿元,增长49%;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33.96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电力工业实现产值18.15亿元,增长22.3%;规模以上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6.36亿元,增长42.6%。

服务业持续发展。邮电、通信、物流、社区服务、旅游、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24.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17.7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1.65%和19.72%。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得到加强,洱源地热国二期、大理南国城一期和宾川鸡足山金顶寺景区恢复项目已完工,大理市喜洲古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动工。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巩固,旅游业发展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9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6.2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和15.8%。

(二)改革开放有新进展,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政府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了行政许可设定、实施、监督、评估等制度,实行了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祥云、鹤庆两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剑川、鹤庆两县列为全省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县。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工作任务,共完成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1164.9万亩,集体商品林均股到户294.5万亩,集体商品林总收入1660万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下关汽车运输经贸总公司、云南省第一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大理苍洱集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云龙锡电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按程序和要求,进入资产处置和人员分流安置重组阶段。州级77个部门、12县市全面启动部门预算改革,全州2429个预算单位中共有1887个单位纳入集中支付改革范围。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州进出口总额增速加快,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9035万美元,同比增长93.75%。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先后成功引进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弥渡县金宝山铂钯矿、新加坡三德集团投资建设鹤庆县年产100万吨水泥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全年共签订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8项,引进州外到位资金31.97亿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州私营企业已发展到3024户,比年初增加259户,从业人员15.35万人,比年初增加9259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上缴税金9.62亿元,同比增长33.5%。(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项目投资的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等管理制度,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重点,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2亿元,增长23.2%,高于年初任务数7.2个百分点。2007年的106个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交通能源建设上,大理至凤仪公路、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完工;关巍公路、大理市兴盛大桥、弥渡果(园)—河(东)公路一期工程、大理机场改扩建工程、下关码头等项目正抓紧实施;平甸公路、云龙石门至大栗树公路改造和巍山鼠街公路等项目已开始实施;大瑞铁路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漾濞茅沙坪、云龙龙子塘、永安、永平大湾塘二级电站已建成发电,鹤庆六合电站、云龙红土田电站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大理风电场项目已开工。水利建设上,巍山五茂林水库枢纽工程、云龙天池水库扩建工程和大理三哨水库、祥云新兴苴水库、洱源茈碧湖水库和弥渡黑泥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引洱入宾北干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和林业血防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社会事业建设上,大理州民族中学扩建、鹤庆一中教学楼、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工程已完工;云南省大理建设学校、大理农校扩建、大理州实验中学、大理州中心血站二期工程、云龙职中、弥渡职中、巍山职中、弥渡县医院、宾川县医院、祥云四中新校区建设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所)、综合文化站、村卫生室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全州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重点前期工作项目积极推进。洱源三岔河水库已开工建设,剑川县老君山水库和云龙县包罗水库、国道214线大理市上关至北五里桥公路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鹤庆县草海湿地保护与开发规划、剑川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恢复重建规划已编制完成;永平大碱塘水库扩建工程已做好开工准备工作。

(四)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坚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12县市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和发展基础,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在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推进“三化”进程、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可喜局面,促进了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为推动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州12县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10%以上的有11个县市,财政总收入已有10个县市突破亿元。

城镇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理波罗江沿岸综合管网工程、大理至下关综合管网工程、兴盛北路至二水厂路工程等已完工;大理市东城区供排水工程、环洱海(石房子—海东下和段)截污工程进展顺利。大理市海东片区开发建设开始启动,相关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和省待批,其中《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修)》已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一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旧城改造、城镇绿化美化亮化、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祥云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云龙县城供水工程、鹤庆县城西山片区市政工程等项目进度加快。县城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年城镇化率达2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五)节能环保工作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节能降耗工作稳步实施。全州“十一五”时期单位生产总值节能降耗目标和重点企业节能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已经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县市和企业。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相继淘汰,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全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逐步下降。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左右。

生态环保建设成效明显。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工业污染监管、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重点地区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环保工作逐步向农村延伸,群众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洱海面源污染控制建设等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稳步推进,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洱海水质全年总体保持在Ⅲ类。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农村能源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退耕地还林3.9万亩,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3.7万亩,义务植树937.62万株;完成沼气池新建19968户、节柴改灶24842户。洱源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和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较好,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基本实现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

(六)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就业保持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控制在预期目标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全州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2.4万人、20.1万人和9.01万人,比上年底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2800人、2900人和160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州共有5.85万户17.5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效推进,参保人数达到3.44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有所提高,已有6.38万人纳入低保对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州12个县市,267.85万农民受益,参合率达到90.2%。义务教育上“两免一补”政策落实较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消除中小学危房5.91万平方米。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已有731个村卫生室得到建设资金扶持,部分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2‰。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化工作进展顺利。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6元,同比增长14.2%,高于预期目标6.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同比增长10.1%,高于预期目标3.1个百分点。旅游、社区服务、商贸流通、餐饮等能较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服务业发展加快,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输出工作得到加强,使城乡就业岗位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加,群众购买力增强,全州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购销两旺势头。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7亿元,同比增长17%,超预期目标6个百分点。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灾、农作物病虫害及发生生猪疫情,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对部分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受粮食、食用油、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快,超出3%的年度调控目标。三是我州以冶金和建材为重点的产业在工业经济中占较大比重,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四是大部分县市还存在工业企业用地、用电紧张,资金紧缺、扶贫开发任务重、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快、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着眼于“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严格土地、环保审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继续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根据州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并与“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目标相衔接,2008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5%和10%以上;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8%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7%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

为实现上述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巩固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预期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3亿元、138亿元和132亿元。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好各级财政资金主要投向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快农田水利、道路、饮水安全、土地整理、小水电、沼气、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施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年内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6万亩左右,力争粮食产量达到132万吨。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烟叶、核桃、茶、奶牛、肉牛、生猪、果蔬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建设,确保154万担烟叶收购计划和新增66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的完成。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年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继续推进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和小康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扶持烟草、优势农畜产品深加工、建材、矿冶、机械制造和电力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努力解决重点工业企业在资金、原材料、能源、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加快工业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壮大工业创造条件。支持力帆骏马公司二期技改、红塔滇西水泥公司扩建3000吨/日生产线建设。着力培植以矿产资源为主的一批大企业,重点扶持以祥云飞龙公司、剑川有色公司、弥渡九顶山铜矿等一批重点企业,尽快启动云宝公司金宝山铂钯矿开发、云地矿巍山铅锌矿业、弥渡县(新加坡)三德集团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源畅高科技集团太阳能非晶硅薄膜光电模板等一批项目。做强做大生物产业,重点扶持乳业、核桃、茶叶、梅果等加工企业。支持下关沱茶、祥云飞龙等企业做好上市工作。预期全年工业现价总产值达320亿元,增长18%以上。

加快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抓住北京奥运会海外游客增加、我省旅游业从观光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的机遇,全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进一步加快喜洲古镇整体开发、西洱河旅游文化长廊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努力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预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和7%以上。充分发挥旅游业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商场超市等传统服务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加快与会展商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对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商贸物流、教育培训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展现代工业服务业、社区家政等新兴服务业领域。

(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协调带动经济增长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退休人员待遇等政策,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预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和8%以上。 着力培育消费市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医疗和教育收费,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引导商品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教育、文化等热点消费。引导企业开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农资流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大理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络,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扩建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一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试点,扩大农村消费。预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4亿元、增长12%以上。

(三)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保持投资增长

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在积极争取国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引导信贷支持、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优势项目、资本市场,更多地引进民间、省外和国外资金。围绕新型工业化,继续扩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围绕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围绕新农村建设,不断扩大农村投资;围绕和谐社会构建,加大社会事业投资;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增加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建设投入。确保年内一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交通建设上,积极配合国家和省抓好大丽铁路、大瑞铁路、大理机场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广大铁路复线、大丽高速公路、大理市北五里桥至上关公路;加快关巍公路、平坡至甸南公路、大理市兴盛大桥、大理港码头扩建以及南涧乐秋公路、鹤庆西邑至黄坪公路等一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能源建设上,配合国家和省搞好小湾电站和大理风电场建设,积极推进功果桥、鲁地拉、龙开口等电站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加快鹤庆六合电站、宾川铁川桥电站等一批中小水电开发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全州电网规划建设,支持云南电网公司实施好输变电线路工程、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及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等一批电网建设项目;争取实施大理市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项目。水利建设上,争取完成引洱入宾北干渠、血防水利工程等项目,加快洱源三岔河水库、永平大碱塘水库、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宾川和祥云大型灌区建设,争取实施巍山锁水阁水库等9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加快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山区农村水利建设,实施好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城镇防洪和水源地保护等工程,提高抗旱防洪能力,确保工农业和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投融资、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继续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水资源、土地、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进一步扩大开放。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机遇,组织好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争取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为契机,积极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抓好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抓住国家调整进口关税和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扩大先进技术、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紧缺资源进口。预期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99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州经济中的比重。预期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4.5%以上。

(五)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海东片区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等为载体,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大理市环洱海截污干渠工程、大理医疗废物处置场、海东新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各县城建设和管理,加快城镇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成和启动一批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供(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大理喜洲、剑川沙溪、云龙诺邓等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发展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年内力争实现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6平方公里以上的目标。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发展一批果品、蔬菜、肉类、禽蛋、饲料等加工企业。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矿产采掘、加工制造、商贸、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产业,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县域经济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六)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的各项措施,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环保审核。优先发展节约型、环保型产业,加快推进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着力抓好矿冶、建材、电力、纺织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下降4%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严格落实促进减排的各项措施,坚持以集约发展促进污染集中控制,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5%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洱源农业循环经济和祥云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  

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一手抓污染防治,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继续抓好重点江河、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污染源治理、环境安全监控体系等一批环保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绿化造林建设和农村能源工程建设任务,全年力争实施公益林新建13.7万亩,经济林基地建设66万亩;节柴改灶1.2万户、沼气池2万口。

(七)着力推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物价、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继续加强重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市场调控,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切实加强对价格和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努力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在全州城乡全面实行免收义务教育学杂费,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注重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积极稳妥地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进全州文化事业发展。实施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项目。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强社区、民政、残疾人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以上。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覆盖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逐步扩大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加快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2008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