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计划报告
  • 索引号: 15239276L/2019-00743
  • 发布机构: 大理州发展改革委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1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12年2月21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正贤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大理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州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认真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及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目标,努力克服物价上涨、能源紧张、持续干旱等困难和挑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主要指标均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计划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完成123.45亿元,增长7%;二产完成238.21亿元,增长20.6%,三产完成206.8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3.0:39.7:37.3调整为21.7:41.9:36.4。财政总收入完成100.27亿元,增长24.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95元,增长22.1%。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1.58亿元,增长16.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47.3亿元,增长16.2%。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5.73万亩,粮食产量达157.26万吨,增长15%。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地24.11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4.3万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林业产业加快发展。完成中低产林改造51.2万亩,新植核桃102万亩,累计达916.2万亩,实现产值48.2亿元。新植红豆杉原料林基地1.1万亩,累计达10万亩。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州出栏生猪384.3万头、肉牛51万头、羊131万只、家禽1700万羽。肉类总产46.6万吨,牛奶总产44.67万吨,禽蛋总产5.95万吨。畜牧业实现产值91.9亿元,增长15.9%。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烤烟、核桃、乳业、生物药业、蔬菜、蚕桑、薯类、特色水果、茶叶、特色花卉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新增基地面积135万亩,建成1150万亩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和14.5万头乳畜产业基地。种植烟叶63.8万亩,完成烤烟收购164.82万担。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1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389个。全州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10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达1.3亿元美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和40个村整治,12个中心集镇、24个中心村、36个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50个自然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整县整乡推进试点、专项扶贫开发进展顺利。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万户、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9000户。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新增培训7.46万人、转移6.8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规模效益明显提升

   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607.95亿元,增长27.4%。矿冶、机械制造、能源、烟草、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建材六大产业实现产值439.5亿元,增长27.3%,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4.1亿元,增长24.7%,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28.9%和47.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1%。工业投资不断加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9.48亿元,增长16.3%,其中,非电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增长25%。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祥云财富园区工业大道建设、洱源邓川园区道路建设、供水系统等项目顺利推进。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26户,累计达25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65.5亿元,增长46.9%。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重大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3亿元,增长27.4%(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7.84亿元)。全年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投资补助项目374个,资金16.29亿元。年初确定的173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动工143项,竣工25项,完成投资204.5亿元。交通建设方面,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跃龙公路等4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8条二级公路建设如期完成债务锁定;大理港下关码头完工并交付使用,拉米公路等9条农村公路完工;国道214线剑川过境段、弥渡果河公路等项目顺利推进。水利建设方面,洱源三岔河水库、中国烟草云南祥云青海湖大型水源工程和宾川、祥云大型灌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5个项目完工,云龙包罗水库、巍山巍宝山水库等8件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21件在建小(一)型和45件小(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能源建设方面,功果桥电站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龙开口、鲁地拉、苗尾电站和中缅油汽管道过境段建设稳步推进;洱源干海子等5个风电场建成投产,新增风电装机22.7万千瓦,累计达46.88万千瓦,占全省建成总量的67%。城建环保方面,洱源县邓川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祥云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永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4个项目完工,大理市海东第六水厂、大理市波罗江满江段整治工程等16个项目加快推进,大理市海东垃圾处理场、开发区满江片区市政路网工程、海东城市新区排水管网(一期)工程等14个项目开工。社会事业方面,苍山大索道、鸡足山旅游索道改造、大理地热国第三期建设工程、漾濞县苍山西镇中学搬迁、滇西技师学院一期等8个项目完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筹建二期建设、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号住院楼、大理州精神康复医院、云龙县人民医院搬迁新建工程等14个项目顺利推进,大理嘉逸民族文化旅游度假综合开发项目、大理感通国际休闲养生度假小镇项目、大理州体育场馆改造、大理苍山与南诏历史文化遗存国家遗产地保护建设、大理华彬低碳绿色生态度假区、大理州精神病医院等20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四)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旅游二次创业取得新进展

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0.5亿元,增长20%。“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实施,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33个,建成标准农家店300个。家电下乡稳步推进,共备案876个销售网点,累计销售44.8万台,兑付补贴1.1亿元。“家电以旧换新”全面展开。商品房销售149万平方米,增长42.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7%。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701.36亿元和469.67亿元,比年初增长17.4%和20.5%。6.5亿元城投债券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16亿元旅游产业债券申报工作进展顺利。金融生态进一步优化,在第七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大理被命名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启动,大理游客服务中心和云南滇西农产品交易服务中心两个项目已得到国家资金扶持。

   旅游二次创业成效显著。苍洱片区旅游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和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理古城“电动车公司”、“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航空开发公司”等一批创新型旅游管理实体运转顺利。大理古城、巍山古城、鹤庆银都水乡新华村、巍宝山、剑川石宝山和寺登街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初见成效。崇圣寺三塔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审。大理海湾国际酒店正式运营,感通国际度假养生之都希尔顿大酒店、鹤庆银都水乡大酒店、大理国际大酒店等一批高端酒店项目建设和知名酒店管理品牌落户大理。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5.52万人次,增长11.7%,旅游外汇收入15036.67万美元,增长16.4%;接待国内旅游者1499.49万人次,增长15.6%。旅游业总收入138.41亿元,增长20.3%。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全面推进“森林大理”建设。完成荒山造林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造林19.4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2101.7万亩。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0万亩,义务植树950万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286户,完成节柴改灶1.03万户,推广太阳能设备1.1万台。积极推进生态县市创建步伐,列入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的6个生态县市建设规划全部通过并进入创建阶段,25个乡镇开展了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工作。洱海被国家财政部和环保部列为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下达年度试点资金2亿元,17个试点项目全面实施。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有五个月达到Ⅱ类。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的3个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完工。

   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全面完成。以工业节能为突破口,坚持结构节能、管理节能和工程节能并举,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启动实施了三德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等一批工业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及重点监控企业的监控。对全州53个选矿厂及尾矿库现状开展了调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汛期环境监管。积极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沘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不断加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

   (六)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实施《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大理滇西中心城市“1+6”城市群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新区规划编制有序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全面展开,滇西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及环洱海旅游观光客车概念规划编制完成。以白族民居建设风格整治,景观道路、景区、节点空间视廊整治,镇村规划建设整治,旅游核心区整治,城乡美化绿化,园林城市打造为重点的“整治海西、保护田园”工作深入开展。海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9.1亿元,建成了东环海路、海东新城区1号路、2号路、5条城市次干道路基工程、海东220KV变电站、海东人民广场、机场路路灯亮化等工程。大理公馆、洱海传奇等一批项目建成。凤仪创新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云南物流集团大理新储物流园、元通商贸物流城开工建设。大理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下关旧城、大理古城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祥云、宾川等6个副城实施了垃圾、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城市道路建设(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巩固鹤庆、祥云、弥渡等8个县县城建设改造提升成果的基础上,启动了永平、洱源、漾濞3个县县城建设改造提升工作。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和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特色小镇、中心集镇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培植步伐加快,生态建设取得实效,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得到提升。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44.5平方公里,增加6平方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提高1.5个百分点。全州城镇化率达36%,提高3个百分点。

   (七)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向阳光、透明化方向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收入分配更趋合理。投资体制改革持续完善。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协调推进桥头堡建设实施规划、项目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助“昆交会”、“珠洽会”、百家晋商进云南和川滇黔十州市合作论坛等重大会展平台,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全年共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56项,其中当年新签约194项,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201亿元,增长48.9%。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户,实际利用外资2976万美元,增长36.3%。加强市场开拓,强化出口基地建设,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651万美元,增长22.8%。农副产品、纺织品、汽车(拖拉机)三大类产品出口额大幅增加。祥云飞龙、云南国巨、宾川宽恳、力帆骏马等重点企业的重点产品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州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9.3万户,实现增加值260亿元,增长18.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7%。

   (八)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工程稳步推进,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13.3万平方米。向13.1万贫困家庭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资金1.2亿元。适龄儿童入园率达7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5.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3.1%。高考上线率达98.5%,连续七年居全省前列。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6%。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重点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完成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8个,投资2.7亿元,改扩建面积10.8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91.8万人,参合率达95.9%。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城乡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513项。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达17.99亿元,增长26.8%。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84亿元,增长10.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1.9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推广到8个县市,参保人数105万人。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0个项目3500套17.5万平方米,公租房11个项目5000套25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就业2.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33元,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13元,增长12.1%。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二是全州经济总量小,整体实力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水平低,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仍然艰巨。三是受资金、土地、原材料等要素制约,部分工业项目推进缓慢。同时,“保经济增长”与“保能耗下降”矛盾突出,节能降耗、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大多数物流企业服务种类单一,缺乏规模大、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物流业的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低。五是社会热难点问题增多,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压力加大。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州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并与“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相衔接,2012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增长14%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20%和12%;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增长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长20%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26049万美元,增长15%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年末总人口35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机遇,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升三产发展水平。预期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8亿元、292亿元和245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一批水利工程,加强中小河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措施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0万亩,粮食总产158万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强龙头企业,强化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品牌。扩大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基地建设,力争十大优势产业新增基地面积110万亩。积极争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扶持,加大资金整合和项目实施力度,全面完成50个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实施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易地扶贫开发。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全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有序稳定转移,有效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贯彻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重点工业园区、重大工业项目、优势企业发展,力争工业现价总产值达742亿元,增长22%以上。不断壮大矿冶、机械制造、能源、烟草、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产业,积极发展乙烯、甲醇、方香烃等为主要产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大力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的纺织和服装等轻纺产业,培育发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产学研结合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升级。抓好工业园区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夯实园区发展平台,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突出抓好大理创新、祥云财富、鹤庆兴鹤等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强化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力度。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

   加快服务业发展繁荣。抓住我州列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进一步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社区服务、教育、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层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苍洱片区旅游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建立旅游宣传营销新机制,加大对珠三角、长三角、川桂渝等主要客源地的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跨区域精品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培育良性运转的旅游市场。加快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造旅游精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预期全州接待海外旅游者52万人次,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增长19.7%;接待国内旅游者1660万人次,增长10.7%;旅游业总收入170亿元,增长22.8%。

   (二)强化投资拉动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保持投资持续增长。进一步落实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强化目标考核,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补助,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增长25%以上。紧紧围绕国家和省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支持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切实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好重大建设项目库。以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环保、旅游、社会事业为重点,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加大重点产业投资力度,抓好重大工业发展项目。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设。

   积极引导消费需求。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长20%以上。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惠民政策,扩大财政补助规模,落实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产品范围。新建一批专业特色市场,改造提升乡镇综合集贸市场,健全乡镇综合集贸市场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网络,净化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培育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以做强做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节点为重点,加快建设全州物流网络体系。抓好市场调节,强化价格监测预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诚信市场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粮、肉、菜价格上涨,依法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健全重大资源合理开发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节能减排机制,加快建立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完善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切实加大桥头堡建设重要任务分工方案的落实力度,抓紧各项政策落实。加强与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衔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争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049万美元,增长15%以上。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和扩大葱蒜、野生菌、水果、乳制品、啤酒、蔬菜等传统优势农副产品出口,加大资源性产品进口力度,鼓励企业进口技术性产品,努力扩大进口规模。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在稳定东盟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南亚、中东、欧盟及周边国家的市场开拓。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创业培训、公共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维权保护等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全面发展。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资源有限、有序、有偿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保护。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47.75万亩,完成土地开发整治6.45万亩,新增耕地0.9万亩。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和试点建设,重点抓好环湖治污截污、主要入湖河流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洱海湖滨生态湿地建设、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等,确保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并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以“森林大理”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计划,加快生态州及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县市创建工作。加大沘江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治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洱海流域“百村整治”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

落实节能降耗年度责任目标。重点加强对能耗总量大、单位能耗高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的监控,严控能耗总量。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全面加强洱海流域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园区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污染物减排考核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及年度重点减排项目的现场执法检查。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战略,完善城镇发展思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1+6”城市群及外围5县“十二五”城镇建设规划制定和城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逐步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性调整,确保坝区优质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巩固和扩大“两保护两开发”成果,加大洱海和海西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凤仪片区开发,加快海东山地城镇建设和下关旧城改造步伐。加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启动大理喜洲、龙尾关和古城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国家遗产地保护,加快大理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宾川、祥云两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步伐。

加大统筹城乡力度。扎实推进永平县、巍山县、大理市海西片区和乡镇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扶持、教育、住房、社保、医疗卫生、农村土地管理等机制,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大理市和11个县城及城乡结合部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力争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6%以上。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建立支持产业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扩大非公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覆盖范围。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做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24.4万平方米,加固改造不安全校舍25万平方米。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计划。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滇西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启动大理卫校整体搬迁和州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建设,加快推进州妇幼保健院、州第二人民医院搬迁新建,完成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号住院大楼建设,实施农村急救、卫生监督体系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大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体育健身条件。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大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力度,保障各族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州委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大理,开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