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计划报告
  • 索引号: 15239284F/2023-00005
  • 发布机构: 大理州发展改革委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3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202322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州十五届人大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带领全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州人大审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困难形势,着力实施产业攻坚、项目攻坚,努力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转型阵痛加剧,新旧动能转换不及时,以及疫情反复、能效管控因素影响,全州经济增长情况不理想。202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99.6亿元,增长2.4%,与人代会目标相差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与人代会目标相差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3.5亿元,下降2.3%,与人代会目标相差1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3.8亿元,增长1.9%,与人代会目标相差6.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95亿元,同口径增长3.6%,超人代会目标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2.95亿元,增长13.3%,超人代会目标1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276元,增长4.3%,完成人代会目标。在努力稳住经济增长、尽量缩小差距的同时,全州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加快,产业体系再造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生保障得到增强,社会事业取得进步,经济社会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22年的主要工作成效是

(一)实施“产业攻坚年”行动,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出台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把2022年确定为全州“产业攻坚年”,形成“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服务”的浓厚氛围。聚焦硅光伏、新能源电池、铝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业招商取得突破,完成签约项目20个,涉及的制造协议投资总额735亿元,全州产业项目支撑大幅提升。引进州外到位资金886.6亿元,增长23.3%

445”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全州到位资金的90.5%,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坚持大抓营商环境和大抓市场主体“双轮驱动”,扎实开展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三进”市场主体活动,累计完成退税78.9亿元,惠及企业2504户。园区建设提档加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加快向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聚集31名州级领导挂钩联系64户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GDP比重提高至60.5%祥云县建立“五证同颁”、送证上门机制,立新、贝特瑞等一批产业项目审批、推进创下“极速”。建立政银风险共担机制,250户企业纳入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企业名单。大理州首只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备案。实施绿色铝、绿色硅、新材料、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重大工业发展项目50个,立新硅材、正信光电、英利光伏、云南银铝铝业、银镁铝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宸宇富基一期送电试车,华晟新能源、贝特瑞等全省重中之重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鸿新新能源、宏井新材料等项目加快推进。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完成83.5亿元,增长116%,增速位全省2。产业建链延链补链成效显著,从硅料到拉棒到切片到电池片到组件的硅光伏全产业链搭建完成,以负极、正极、电芯、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基本搭建完成,已建成的76.8万吨绿色铝产能全部释放,高端铝制品深加工加快推进。全州产业迭代更新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初具雏形,创新动能明显增强

(二)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投资质量显著提升。2022年确定为全州“项目攻坚年”,制定出台“项目攻坚年”行动方案,全面提升项目全周期工作水平。38位厅级领导挂钩联系标杆性项目19项,实施“贴靠式”挂钩联系县市稳增长、重大项目建设督导“双推进”。建立项目推进“周通报”和存在问题“周推送”工作机制,开展重大项目综合协调和要素保障“百日攻坚”。争取专债额度84.38亿元,发改系统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3.68亿元省预算内资金4.52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8.18亿元。建立常态化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工作机制,银行机构发放重点项目贷款83.8亿元,贷款余额262.4亿元。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71526.9公顷,采取“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等方式审批临时用地。组建重大项目林地要素保障工作专班,获批林地面积增长322.2%。实施省级“重中之重”项目6个、省级重大项目91个、州级重大项目417个。坚持产业项目优先,四个季度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421个,年度计划投资336.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在全省名列前茅。投资结构显著优化,产业投资完成294.3亿元,增长180%位居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21年的11.2%提升到32.2%。其中,工业、农业、旅游业投资分别增长167.5%304.4%182.2%,增速分别排全省第113位。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即期增长的效应明显,对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效应正在蓄力。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瑞铁路大保段通车,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南景、大漾云高速全线通车,如期实现“县县通高”。宾南、宾鹤、鹤剑兰、云兰、云永、永昌、巍凤7条高速稳步推进。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多条区间隧洞顺利贯通,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桃源水库等8件重点水源工程开工,宾川海稍水库等49件重点水源工程有序推进。列入2021年度省“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建设项目计划的10个光伏项目进展顺利,鹤庆、祥云等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并网16个光伏项目新增并网105万千瓦,并网量位居全省第1

(三)推动消费服务业复苏,产品业态不断升级。多措并举促进旅游回暖,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带动“食住行游购娱”消费推出景区分时段分区域门票减免优惠政策,深化“云南人游大理”“大理人游大理”宣传营销,大理机场运行航线恢复至16新增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南诏古国·体验文博”之旅乡村旅游线路入选文旅部第二批“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非遗+旅游”线路3、示范点10鹤庆新华银匠村文化产业园区、大理华纺195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选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深化“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宣传引流。景区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积极打造西南地区首个“智能网联+智慧旅游”生态示范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693.6万人次,完成旅游业总收入783.4亿元。积极扩大消费。发放彩云大理消费券,带动家电、汽车、生活必需品、餐饮等消费。稳住住房、“一烟两油”、汽车等重点消费行业领域,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56.3万平方米,增长2.2%,增速位居全省第2新能源汽车推广持续发力。批零住餐分别增长11%5.7%8.4%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10.9个百分点。重要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CPI涨幅控制在0.8%。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洱源、南涧6个县获批实施2022年度县域商业建设项目。建成全州统一的农村电商大数据平台,1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大理、鹤庆、祥云获批实施升级版项目。全州快递业务投递量完成1.51亿件,增长10.3%。大理市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铁路货运功能向祥云县转移加快,滇西能源建材物流产业园煤炭储备项目开工。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182.91亿元、2122.25亿元,分别增长7.1%7.6%。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额分别位居全省第1和第2

(四)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城镇化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取得实质进展,已获批启用作为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审查、矿业权出让登记的依据。“大祥巍”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同城化”加快。大理国际职教城项目前期规划有序推进,第一、二批次677亩建设用地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产城融合加快,初步形成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鹤庆产业园区为主战场的“三园支撑、多点发力”格局,以园区为抓手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争取到省支持把祥云打造成为全省区域产业经济中心城市,省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制定出台支持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现代化园区政策措施,祥云“集中建园”高位推进,进展迅速,祥云财富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开通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轨加快建设。12县市城市体检全面完成,建立全州城市更新项目库。大理市西洱河片区、祥云县彩云路片区城市更新省级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鹤庆县城市更新品质提升项目被列为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37个、4020户,开展自建房安全整治“百日攻坚”。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保交楼、稳民生”任务。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2883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2068套。新建改建燃气管网35公里污水管网183公里大理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天井污水处理厂和大理古城下沉式再生水二期工程启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南涧县、宾川县被命名为全省“美丽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县全部通过省级技术评估,祥云县创建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洱海生态廊道项目获2022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杰出奖。加快补齐城镇公共服务短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三年期任务基本完成,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城市社区工作者18.3人。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26元,增长2.4%,人均GDP51010元,增长2.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建高标准农田56.38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55.4%粮食产量169.81万吨增长1.7%肉食品、蔬菜生产供应平稳,大理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整体搬迁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烟叶收购任务135.6万担宾川县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弥渡县创建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弥渡蔬菜、巍山肉牛列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宾川、漾濞、南涧3县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弥渡、巍山、永平3列为特色县。培育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户。新增认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90、证书133个、产品242个。45农产品品牌进入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5个产品获评2022年省“10大名品”,4户企业获评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粮改饲结构调整面积7万亩,8个万头奶牛牧场1个奶水牛牧场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加快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产业链扶优做强核桃产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类”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74.26%,“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弥渡等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加大。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0.9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1%有产业发展条件的9.99万户脱贫户、9825户低收入户实现“双绑”带动,“双绑”率分别达98.3%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1元,增长6.4%持续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550公里,新增硬化路30户以上自然村数656行政村客运覆盖及通车100%快递进村覆盖率达82.2%弥渡县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34739户,33个自然村列入全省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项目试点。完成改建农村卫生户厕47312座、自然村卫生公厕371座。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1%,实现裸露垃圾动态清零。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大理喜洲田园综合体被列为全省首批17村振兴示范园创建试点之首并高标准推进。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力冲刺洱海保护治理“六个两年行动”,统筹推进洱海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改善。开展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第二批试点。科学划定洱海“两线”“三区”,开展新一轮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完成洱海湖区及一、二级保护界桩、标识布设工作,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2.0版本上线运行。科学调度水资源,开展全流域入河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大理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荣获2022年国际水协(IWA)项目创新奖,建成大理市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综合监管平台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项目清单,获得中央财政20亿元资金支持。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全湖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洱海全湖平均透明度均值为2.3米,达到近20年最好水平。实施海西片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培育壮大海西国家级烤烟生产合作社,完成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生态种植26.96万亩“顺丰洱海模式”经验在全省九湖流域推广。苍山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整合优化工作加快,苍山生态资源系统调查基本完成。全面落实“林长制”,完成造林绿化31.2万亩,草原建设1万亩,开展义务植树622万株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92%以上,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完善“河湖长制,创建美丽河湖33件。新增耕地3907.24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1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空气环境质量较去年明显改善,总体优良。纳入国控断面18个、纳入省控断面30个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93.7%有序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祥云经开区零碳园区创建启动。

(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提升和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全面强化土地、林地、金融、审批服务等保障,设置全州优化营商环境前哨站点,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和限期办结机制。明确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批行政职权。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调整州级内部审批事项132项,承诺时限压缩3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跨省通办”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州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2.88户,净增5.35户,净增数排名全省第4位。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国企主业辅业进一步明确,监管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苍洱云”建成运行,“苍洱云”PKS体系云安全入选IDC“政务云云安全建设实践案例”,欧亚乳业荣获2022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大理成为全国第一批数据要素试点城市。强化电力保供,辖区发电量568.5亿千瓦时,增长5.2%;全社会用电量165.6亿千瓦时,增长7.5%。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9件,发明专利有效量增长10.2%,实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县市全覆盖。稳慎推进大理市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云南省首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暨抵押贷款600万元落地大理市。祥云县人民医院纳入国家卫健委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积极融入中缅海公铁联运,大理机场口岸建设稳步推进。大理州被国务院列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国际购物中心(跨境电商新零售展示店)一期稳定运行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项目入驻企业14。外商投资便利度进一步提升,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户,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增长24%,帝亚吉欧等重点外资项目有序推进。组建大理国际贸易商会,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1份。祥云县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深化,报关通关时间持续压缩。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5亿元,增长57.8%

(八)持续改善民生保障,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强化基层“三保”,全州“三保”支出218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2%全力稳就业,13个劳务品牌从业人员44.6万人,初步实现“一县一业一特色”劳务品牌。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6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86人。织密扎牢社会保险“安全网”社保扩面调结构稳步推进。城市、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8400元和5343元。扎实做好特困人员、残疾人、精神障碍人员、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漾濞“5·21”地震16686户民房恢复重建如期完成并入住,洱源“9·13”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调度,社会预期稳定。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达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68%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93%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400个,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92%。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双升”工作深入推进,大班额问题进一步缓解,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67.3%。下关一中与州实验中学顺利合并,实施大理一中品牌建设。全州高考一本率、本科率均位居全省第2。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现代智造产业学院、滇西大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基地并首次招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5%滇西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州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区、省第二传染病医院、州传染病医院等项目有序推进,州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启动。祥云县人民医院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验收中排名第一,加挂大理州第三人民医院牌子,大理州医疗次中心地位不断凸显。县级公立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快速推进乡村两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成51个心脑血管救治站、113个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州市三孩生育政策全面落地。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和白族三道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积极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一期开馆运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持续免费开放。大理州“艺术普及”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被国家文旅部、中央文明办评为“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参加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等各项赛事取得佳绩,体教融合深入推进,常态化抓好公共体育场馆低收费开放。

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以上成果,十分来之不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挑战。对照年初人代会通过的2022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十三18项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仍然不理想,特别是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与人代会目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不足。客观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全国、全省宏观经济发展遭遇2022年初未预的一系列困难问题,增长均不及预期,全国、全省GDP分别增长3%4.3%分别与年初预期目标相差22.7个百分点二是新旧动能转换慢。全州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传统重点行业普遍大幅下滑,同时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产业重构见效仍需一定周期,尚未形成接续支撑,经济转型阵痛加剧,持续低位运行。三是投资增长困难突出。交通、房地产两个行业合计占全州投资的40%以上,很大程度决定了投资基本面,两个行业合计下拉全州投资26.9个百分点。产业投资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因体量小难以弥补缺口。民间投资信心受挫、活力不足。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大项目少,对年度投资支撑率低。四是工业传统重点行业增长困难。电力生产供应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75%左右,增长乏力。特别是水电铝、水泥等行业受省能效管控影响,产能严重受限271规上工业企业停产、负增长企业面达52%引进的先进制造产业项目形成支撑还需一定周期。五是消费需求不足。疫情影响贯穿全年,旅游消费恢复有限,本土消费不足,汽车、成品油等重点消费行业增长乏力。全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增长0.2%主观方面:主要是系统谋划、超前谋划不足,特别是政策研究不深,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服务意识、开拓精神足,破解难题办法不多。对项目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深,项目工作水平不高。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程度不够,统计意识不强。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州“十四五”规划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要锚定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目标,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复兴、绿色发展、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创新驱动、共同富裕之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做好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州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拼经济、破困局,强招商、扩投资,育产业、兴工业,护洱海、优生态,美城乡、惠民生,扬清风、树正气,把洱海保护好,把大理发展好,努力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上持续取得新突破,为新时代大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秉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兼顾需要和可能,综合考虑州内外发展形势,全州目标与国家、省目标的衔接,以及相关目标的关联性、匹配性,提出2023年十三类18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详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草案,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主要考虑:一是国家实施新一轮扩内需战略,我州消费、投资和产业发展迎来新一轮重大机遇。二是高原特色农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将陆续形成产能,支撑显著提升。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有望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三是经济平稳增长是全州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和保民生、防风险的基本保障。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主要考虑:一是2023年为全州“产业重塑年”,要重点实现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二是一批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和绿色铝精深加工项目计划陆续投产,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可实现并网发电,工业增量较为显著。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主要考虑:一是国家扩内需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我州争取更多上级支持。二是重点投资行业领域中,交通投资有望回升,产业投资可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潜力仍然较大。三是投资是当期稳增长、中长期调结构的关键抓手,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程,须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主要考虑:一是国家新一轮扩大内需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扶持力度将加大,消费增长面临重大机遇。二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消费市场将逐步活跃,旅游及批零住餐等各个消费行业和环节有望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状态,加之基数较低,消费有望呈现较快恢复增长态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主要考虑:一是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是扩大消费、稳住经济的重要基础。二是随着经济的回升,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农民持续增收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两个三年行动的实施,居民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速。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2023年,全州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实施“产业重塑年”行动,全面提升经济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大理州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推进2023年全州“产业重塑年”建设,加快产业再造新旧动能转换。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制定重点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现状图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锁定招商方向,优选精选建立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强化目标企业和大理州需求的对接,提高招商精准性。持续完善招商机制,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企业、招商顾问、市场化招商机构、金融服务平台等多元主体作用,形成招商合力。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强化奖励办法“指挥棒”作用。拟定个性化招商合作工作方案,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在招商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产率上下功夫。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在关键领域引进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企业。全州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2%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尽快制定出台一批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抓实营商环境提升,持续降低各项企业成本。加快园区优化提升,加速先进制造业集聚。加快推进云南省大理重点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大理州产业发展基金相关工作。着力强化能源保障,积极争取电力电量指标,做好电力优化调度,确保供应平稳,争取90%以上大工业用电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积极争取天然气保障合同指标气量,对重点片区和企业开展一户一方案保供。实施重大工业项目50项,强化政企联动,一线推动,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机制,选派一批“驻企服务”,破解要素制约,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产能。及时更新“小升规”培育库,完成工业企业升规20户,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全力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动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进一步聚焦新能源电池、硅光伏、铝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盯紧电芯、前驱体、电子铝等关键节点,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集中力量打造主导产业。打造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应用,选准主攻方向,引入行业领军。保障服务好已投产的大理立新物理冶金法多晶硅、正信光电光伏组件等项目,加快后续产线建设。推进鸿新新能源10GW硅拉晶切片一期项目,争取年初试生产。加快华晟新能源项目建设,争取一期项目于二季度投产。加快英利2GW光伏组件项目后续厂房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进度。协调推进深圳禾望等项目实施,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聚焦“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等关键环节,抓好宸宇10万吨和贝特瑞2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力促项目一期投产。加快实施昆宇电源6GWh电化学储能集成工厂项目,争取一季度投产3GWh推进昆宇10万吨前驱体、10万吨磷酸铁锂、3GWh锂电池电芯、2万吨锂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以及埃克森18GWh新能源储能电池等项目。争取引进三元锂正极、铁锂动力电池等项目,加快补短板、填空白。做大铝材料产业链。加紧推进云南天光30万吨铝材加工和50万吨再生铝项目,加快宏井新材料7万吨新能源汽车及通讯用铝综合加工项目建设以鹤庆产业园区为主,瞄准国内高端铝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争取中国电子集团在大理投资建设云南省数据金库,优先开展云南省数据金库试点。挂牌云南省数据要素产业园,加快数据要素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以长城电脑和科大讯飞墨水屏生产为主的数字制造业发展加快信创适配应用积极创建国家信创产业示范园区引入产业生态,培育信创研发产业。完成数字经济企业营业收入50亿元。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大理特色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和医疗器械为重点方向,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原料药材基地。加快推进金明动物药业新版兽药GMP智能化制剂车间、翰宇药业工业大麻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产。支持大理药业开发新产品,打通流通环节,实现振兴发展。鼓励云南白药清逸堂达产扩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定优质烟叶生产,推进烟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强卷烟工业。加快推进“风光水储地热”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新能源开发,发挥能源产业“压舱石”作用。加快以宾川、漾濞、永平等县为重点农业生产销售管理智慧化建设。实施一批企业三化改造项目,力争将来思尔乳业、娃哈哈、大理卷烟厂、嘉士伯啤酒、北衙矿业、滇西红塔水泥等企业培育成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二)实施“项目提质年”行动,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制定出台全州项目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抢抓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2023年确定为全州“项目落地年”聚焦项目开工率、入库率和投资完成率“三率”,完善全周期项目工作机制,确保全州集中开工项目“三率”显著提高,力争达到全省上游水平。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紧扣政策导向,突出资源优势深度策划包装项目,持续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环保和民生等领域补短板项目谋划储备。坚持项目数量质量并重,持续动态优化项目库。力争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对投资目标的支撑率达130%以上提高要素保障水平。筹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亿元,制定出台大理州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优化经费管理使用机制。多渠道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提高项目转化率,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900个以上。做好土地、林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的统筹安排,向重点项目倾斜提升要素产出效率。巩固并联审批、绿色审批机制,探索推进“容缺受理+承诺审批”模式。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全力争取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贴息、政策性金融等工具支持。完善财政资金、预算内投资、金融机构融资联动协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信贷投入。强化与州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开辟融资新渠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台账,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销号、半年跟踪问效。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督导帮扶机制作用,加大对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集中开工等重点项目的督导力度。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建立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机制,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以联合开发的形式参与市政、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力争民间投资占比提高至25%以上。统筹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发展。支持本土建筑企业扩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场占有率,向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拓展,采取组建联合体、工程分包等方式增加州内建筑业产值。持续做好优质建筑业企业培育,推介本土优质企业与央企及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建设工程项目。强化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投资,力争建安工程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抓实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力争宾南、大南、宾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线推进云兰、鹤剑兰、云永、永昌高速建设,加快南云、巍凤高速建设进度,争取云泸、大攀、剑洱高速开工。加速推进大攀铁路引入大理铁路枢纽工程、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深入推进水运和枢纽场站、国省道、农村公路等建设。快速推进滇中引水一期、二期工程,抓好桃源水库、鲁地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工程等50件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先行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风光水储地热”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建设,加快39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和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全年新增电力装机100万千瓦。实施电网项目26个,确保建成220千伏莲花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220千伏大理麦地输变电工程。全面加强油气储备、输送设施建设,实现永平县羊街煤矿扩建项目顺利达产。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新建5G基站2000个。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发展“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进园区设备、资源、系统、数据上云,建设基于PKS体系的数字园区综合管理平台。持续提升苍洱云服务保障能力提供数字孪生服务抓好物联感知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两级物联网设备共享平台。加强与中科星桥、华力创通等企业合作,积极争取空天大数据产业园、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夯实物流发展基础推进大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滇西祥云国际物流港(北港)、祥云县冷链物流园、滇西能源建材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早日启动祥云西站商贸物流园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加快重点领域补短板。尽快启动滇西医疗中心二期建设,抓好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南涧县人民医院、剑川县白族中医院等项目收尾。力争职教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加快大理一中新校区、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整体搬迁等项目推进。加快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重点的生态项目,积极稳住房地产投资,全力挖掘城市更新等领域投资。巩固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势头。进一步提升产业投资占比。突出园区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祥云集中建园。盯紧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落地和实施,加快推进宸宇储能、贝特瑞、华晟新能源、东营昆宇和溢鑫、埃克森等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链主型企业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农业项目谋划包装,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着力加快乳业、核桃、肉牛、生猪等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建设。深度策划文旅项目,全力挖掘文旅投资潜力,以“一带三道十八廊”为核心打造“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持续提升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剑川古城等基础设施,加快智慧湾桥、普德赋等文旅项目推进。

(三)全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服务业产品业态升级。快旅游业恢复。全力加快行业恢复发展,继续发放专项文旅消费券,实施定向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深化“云南人游云南”“周边游”“她旅游”宣传营销,广泛开展城市宣传和旅游营销。新开一批新航线,巩固加密现有航线。夯实发展基础。加快“一带三道十八廊”、普德赋云南大理国际度假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高品质酒店县域全覆盖工程,按照大理市6个,其他县各1个的目标加快高品质酒店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培育一批高等级旅游民宿,持续开展“大理最佳旅游美宿”评选。推动文旅企业稳步恢复,壮大市场主体,州级和大理市培育文旅龙头企业5户以上。提升旅游品质。全力推进A级景区改造提升和创建,积极推动巍山古城、鹤庆银都水乡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洱源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申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2家。加快培育“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文化产业和文创孵化园区。积极打造电竞品牌赛事,进一步开发全息互动投影、裸眼3D、无人机表演等产品,打造崇圣寺三塔等全国智慧旅游景区样板。巩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果,完善大理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快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市场综合监管常态化。全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增长11%,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0%全力扩大消费需求。抢抓国家新一轮扩大内需机遇,加快全州消费扩量提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情况,及时出台全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强化预期引导,全面激发后疫情时代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建立促消费常态化机制,加快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加快促进人流、物流回暖,激活外来旅游消费。开展“彩云”系列促消费活动,培育一批特色活动品牌。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帮扶,扩大住房、汽车、成品油、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活动,着力促进汽车消费回升。加大商贸流通近限企业摸排力度,建立升限企业库,持续抓好新开业和个体等市场主体纳统工作,新增限上企业80户。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激发限下部分消费。做好重要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CPI涨幅控制在2.8%以内。支持智慧商圈和核心区域打造,着力推动县域商业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抓好农村商贸流通设施“三个一批”建设改造,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健全消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快消费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新业态,深化电商应用,提高连锁经营比例。完善重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深度开发网销自营产品,促进初级农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尽快适应电商“门槛”升级。支持商超、餐饮和物流配送企业积极开展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服务。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规格展会,支持老字号个体工商户“走出去”开拓市场。加快商文旅融合,发挥老字号、地方特产和非遗技艺带动作用,推动业态创新。推进工贸分离、农贸分离,加快批发零售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扩大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开展“健康消费惠民活动”,积极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员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积极发展平台经济,推行直播带货、社交电子商务、社群电子商务等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消费金融支持。全面提升服务业。制定出台一批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产业重塑重点环节,加快发展研发创新、产品设计信息技术、现代金融、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增量提质谋划好保税物流、跨境物流、电商物流、云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引入和培育一批物流市场主体扶持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做大物流产业规模体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科学编制供地计划,用好用足涉房金融政策,继续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落实县市主体调控责任,多措并举促销售去库存,大力拓展外销市场。加快处置复活停建项目,严防二次烂尾,坚决遏制烂尾项目增量。充分挖掘需求潜力,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物业、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

(四)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完成州、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形成全州统一的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一套规划体系”管控。围绕“一体三城四单元”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统筹优化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布局,积极推动人口、产业、建设用地向洱海流域外疏解,进一步激活祥云、巍山、宾川、鹤庆等县潜力优势。推动“大祥巍”一体化发展,加快祥云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大理经开区产业功能,谋划好大理国际职教城项目。发挥各县优势特色,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形成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城市群协同支撑的城镇化格局。

推进“产城人”全面发展。加快以开发区振兴为引领的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制定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园区经济发展。强化园区要素保障,做强主导产业,抓实低碳园区建设,优化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园区集群、绿色、高效发展。着力打造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两个千亿园区和一批五百亿、百亿园区。加快以“1+5”开发区(大理国家级经开区和祥云、鹤庆、宾川、弥渡、洱源5个省级开发区)为引领的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其余6县积极打造一批州级产业聚集区。大理市和大理经开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祥云加快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鹤庆持续在绿色铝精深加工上取得突破。洱源重点在绿色食品、先进制造业上发力。弥渡、南涧抓好沪滇协作产业园建设,布局电子产品、轻工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宾川积极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化学药加工园区。巍山加快医药园区建设。剑川争取在矿冶精深加工上取得突破。云龙重点布局再生资源产业。永平、漾濞在绿色食品和新产业上走出新路。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际通达能力,优化洱海流域路网结构,加快推进“能通全通”“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持续完善连接“一体三城四单元”县域高速网络。以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和大理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为核心,加快打造云南第二铁路枢纽。推进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和口岸建设,补齐民航短板。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实施一批增补停车设施项目,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和智能化应用,新建充电枪增长30%以上。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继续推进大理市西洱河片区和祥云县彩云路片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鹤庆县城市更新品质提升项目。强化住房保障,确保2023年棚户区改造全面开工,实施棚户区改造1650户。加快大理滇西医疗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鹤庆县工业投资有限公司省级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提升城市公园、广场绿地,修复城市自然生态。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汛排涝能力。优化城镇配电网建设,实施好城镇电网升级改造、城区强弱电线路入地及美丽县城电网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会展经济发展,争取更多高规格会议、论坛、会展在大理举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把握自身功能定位,全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施一批县域优势产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重大项目。巩固拓展“美丽县城”建设成果,因地制宜推进“五城”共建,建设一批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享有同城均等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深化数字化场景应用,加快园区交通社区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智慧化建设。抓好全域智慧停车和文旅智行试点建设实现全州停车统一平台管理积极申报文旅智行试点,抓好洱海生态廊道省级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试点示范建设。继续推进全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实现平台全覆盖,加快建设大理州医院信息系统云平台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良种选育与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提升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全年粮食产量170.7万吨,增长0.5%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力争大理州粮食物资储备库整体搬迁项目年内竣工。抓好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生产,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持续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落实落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深入实施乳业振兴行动,突出奶源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植两个关键着力点,加快8个万头奶牛牧场和1个奶水牛牧场为重点奶源基地建设支持现有乳制品企业扩大产能,加强民族特色乳制品研发。推动核桃产业走深、走精、走长,加快漾濞马厂、永平曲硐、巍山大仓3个核桃产业园区建设。以鲜食核桃、核桃油、核桃休闲食品、核桃蛋白粉等产品研发和企业引进为重点,延长产业链。完善生猪、肉牛产业链,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加大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新增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户。强化品牌建设,新增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90个以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抓好大理、宾川国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巩固洱海流域“三禁四推”成果,以流域为重点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及国家和省、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领导力量、资源配置、帮扶力量、帮扶资金“四个倾斜”,集中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持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家庭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实现稳定就业。加快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建立完善“双绑”的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户清单,把小农户带进大市场。实施村村、村企、村社等股份制合作,实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机制全覆盖,积极盘活农村资源。完善脱贫人口收入监测体系,抓实低收入脱贫人口增收“一对一”结对帮扶,基本消除年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脱贫人口。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支持网约客运发展和农村客运公交化,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27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00公里,实现建制村快递通达率90%以上。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专项行动,完善运行管护体制机制,实施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220件。加大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农房改造力度。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扎实抓好大理洱海海西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工作,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实现每个县有一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有一个示范村、每个村有一个示范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善治乡村。

(六)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抓实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围绕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巩固提升洱海保护治理六个两年行动”成果加快推进洱海“两线”落地,制定“三区”管控实施细则,同步做好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工作。抓好洱海流域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户收集全覆盖入户排查和城镇两污分流,不断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流域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以上,促进截污体系专业市场化运营。高位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确保洱海国控断面为“优”,不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全面实施“绿美”行动。推深做细“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着力培育“绿美+”经济。加大地域特色标识植物的推广应用,有序推进绿美城市、社区、乡镇、乡村、交通、河湖、校园、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洱海流域绿色廊道建设。完成营造林21万亩。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数字赋能,建设大理“生态大脑”,突出精准治污。全面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保持空气质量优良抓实“河湖长制”工作,加强48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预警和分析研判,推进西洱河四级坝V类水体清零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剑湖水质提升改善,着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12县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在大理州深入实施。加强土壤环境监督管理,加快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完成省下达空气质量、地表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强化资源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稳妥推进耕地“进出平衡”,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推进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0平方公里以上。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确保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动态清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大理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摸清全州碳资源家底,促进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碳汇等各类生态产品碳价值转化,探索推进洱海流域GEP(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价值转化积极倡导和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低碳、零碳城市。强化建材、化工、有色金属、交通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祥云经开区零碳园区创建。引导发展绿色农房乡土建筑,全州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达80%以上。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全州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6%。加快新能源绿电认证和交易工作,完成示范项目绿电认证和交易,有序推进地热能、氢能、共享储能、抽水蓄能的研究实践。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逐步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州范围内统一,加快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场所建设推行“收件即受理”,实现全州96%以上政务服务事项能通过网上办理。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抓实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前哨站点高效运行。持续抓好市场主体倍增工作,重点抓好个体工商户培育,力争全州市场主体达35万户。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开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云南试点)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高效配置。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积极盘活国有资产,抓实国企债务化解和风险防范深入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鼓励基层培植税源机制。深入推进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试点建设,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慎推进大理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达到8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深入推进县市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校长职级改革。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服务和融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建设,配合省推动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持续加大融入“一带一路”和全省辐射中心建设研究和实践。加快大理机场口岸建设,建设好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大理联动创新区(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大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大理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申建,积极谋划祥云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大力培育外贸龙头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和地区经贸合作,巩固与成都、台州等友好城市的协同发展积极融入滇西一体化。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外资项目服务力度,全州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以重点产业、产品为着力点,激发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扩大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大外贸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八)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增强民生福祉。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技能云南行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力争新增专技人才15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持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推动137万农村劳动力稳岗位、促增收。打造一批高质量劳务品牌,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健全就业需求调查机制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年终高校毕业生综合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力抓实民生保障。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增效,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积极推动大理州儿童福利院和滇西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实施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县市医养结合能力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创建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比例达90%以上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全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0063个。持续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着力增强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000。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工作督导力度,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支持民办普通高中规范发展,打造普通高中龙头教育品牌激励学生在县域内就学,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5%以上。扩大职业办学资源,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稳定在3.5万人以上,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地合作。加快大理国际职教城前期工作。支持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稳步发展。加大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积极引入省内外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家团队深度参与滇西区域医疗中心运营管理。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抓实29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项目建设。继续深化“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加快构建“三馆一站一中心”等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7个乡镇(村)文化站(所)建设。推进数字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大力培养和引进文艺人才,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积极创建全国文物保护示范区。加快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落实好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积极引进举办知名体育赛事。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着力维护区域经济安全,加强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开展新一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抓好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全面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统计调查、侨务、保密、气象、地方志等工作,积极发展红十字、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

各位代表,2023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大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名词注释:

1.五证同颁:土地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环评批复同颁。

2.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空间类型,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3.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4.双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或直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

5.洱海“两线”“三区”: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洱海一、二、三级保护区

6.证照分离:把经营资格登记与主体资格登记相分离的登记制度。

7.PKS体系:“P”代表(PHYTIUM)飞腾处理器“K”代表(KYLIN)麒麟操作系统“S”代表(SAFE)即注入安全的能力PKS体系是基于国产硬件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全国产体系

8.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9.紧密型医共体以县级及以上医院为牵头单位,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行区域集团化管理,医保基金实行按参保人头总额预算方式支付的一项综合改革。

10.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于20201115日正式签署。

11.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双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3.数据金库由政府主导建设,将数据和外网物理隔离的基础设施,用于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敏感数据和数据元件的存储计算和互联互通。

14.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15.三禁四推: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行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

16.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是指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挥统领作用N是指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17.GEP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

18.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9.五项管理: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和行动管理。

20.三馆一站一中心:“三馆”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一站”指乡镇文化站,“一中心”指非遗中心(州级)和综合文化中心(乡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