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市动态

宾川:传承非遗文化之魂 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4日
  • 来源: 大理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通讯员 胡雪梅特约记者 张兴祥

宾川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注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紧密衔接,以传承非遗文化之魂,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挖掘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浇筑民族团结之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工作中,宾川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细致挖掘,并加以保护传承,尤其注重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截至202012月底,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9项,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8项;有省州县传承人282名,其中少数民族传承人129名。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使宾川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得以兼容并蓄和延续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实现了民族文化多元共生、协同发展。

打造少数民族非遗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腾飞。宾川县在挖掘非遗文化的同时,加大对非遗文化商品经济价值的创新与开发,通过积极引导、外出宣传、加大培训、创业支持、招商引资等手段,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金牛镇砖瓦烧造传习所、大营镇白族泥塑传习所打造成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能起致富带头作用的民营企业。州城镇的韭菜腌菜、乔甸镇的海稍鱼、金牛镇的羊肉粉蒸、大营镇宝丰寺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也被打造成独具宾川标识的非遗特色商品走向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民族团结、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建立非遗文化传习所,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根基。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传承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全县建立了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传习所、平川狮灯传习所、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传习点、白族泥塑传习所、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技艺传习所等12个非遗文化传习所,建成1个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和1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文化传习所、非遗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的建立,让宾川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和传承,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深厚根基。

开展少数民族非遗培训,促进民族团结文化发展。为促进宾川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宾川县根据各乡镇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每年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培训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民族团结进步从娃娃抓起并深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坚定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了民族团结文化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