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议政建言

文献名邦的传承与方志文化的运用——浅谈方志文化在大理的发展运用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4日
  • 来源: 大理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方志等,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素有“文脉之根”“文化之矿”之称,被誉为“地方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世致用的功能。大理自古就有修志用志的优良传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大理州启动了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这是传承优秀文化、延续中华文明,赋予大理“文献名邦”时代内涵,推动大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恰逢其时,事在当代,功在千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58月,国办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首次对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科学的顶层设计。同年12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明确提出“地方志转型升级”要求,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一本书主义”,转向志、鉴、史、馆“四架马车”齐驱并驾,志、鉴、史、馆、库、网、刊、学、会、用“十业并举”。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方志馆正是伴随着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场馆,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它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相比,更具全面性、系统性和独特性,是新时代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普及国情地情知识,宣传方志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爱国、爱乡、爱家的重要的教育基地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各级方志馆600多个,全国各地掀起了积极争取、申报、筹建方志馆的热潮,全国各地修志用志蔚然成风。

方志文化在大理的发展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其修志传统源远流长,薪火不断,代代相沿。自唐代始至民国初期,已先后编修志书46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先后编修州志、县志、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以及各类专志等296部(册),编撰综合年鉴261卷。同时,全州还围绕民族文化、传统村落、茶马古道、特色产业等内容推出地情资料数百种。旧志、新编地方志、年鉴、地情资料和家谱构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志文化资源,但由于这些文献资料分散在各地,难以集中收藏保存、查阅和展示,利用率不高,社会影响力有限。因此,建立空间充足、条件完善的方志文化场馆,是新形势下大理州发展方志文化,赋予“文献名邦”新的时代内涵、发挥方志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前景可期,价值无穷。

为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2019年以来,大理州先行先试,在大理州图书馆建成了州级方志馆,在获悉要建设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的消息时,大理州委、州政府及时开展申报工作。20201230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批复同意,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正式落户大理剑川古城,这是国家方志馆在全国设立的第五个分馆,也是全国第一个国际性的方志馆和西南地区第一个国家方志馆分馆。20215月至7月,云南省志办批复建设“云南省方志馆茶马古道分馆”“云南省方志馆大理石分馆”“云南省方志馆兰花分馆”“云南省方志馆南诏文化分馆”“云南省方志馆云南之最文献分馆”。

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项目建设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古城18个古院落作为展馆群,总展陈面积达2.5万平方米,项目概算投资3亿元,其中,一期以“1+4+2”为重点,在剑川古城建设丝路大门、丝路大道和丝路名人群像专题和主题馆、综合馆、数字体验馆、丝路剧场四个主馆建设;在剑川沙溪古镇和大理市分别建设云南省方志馆茶马古道分馆、大理石分馆布展,年内启动宗教文化馆、边疆文化馆、民族文化馆和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布展;项目二期规划打造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国内8省市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展馆。当前,大理州在推进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首批展馆建设的同时,还将适时启动祥云县“云南省方志馆云南之最文献分馆”及巍山县的“云南省方志馆南诏文化分馆”建设;同时,加强国家方志馆体系建设的规划,在“十四五”期间,争取建成10个左右的省级方志馆分馆,并有一半以上升格为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专题馆;争取建成10个左右的州级方志馆分馆,在全州打造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的高品质国家方志馆群落和研学基地,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新地标,让大理真正成为旅游爱好者的“诗和远方”。

方志文化在大理的运用

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是国情、省情、地情集成中心,是充分展示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历史文化全貌,传续地域文明的平台,是培育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地。大理州将其作为全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和全州“十四五”期间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建设的重大项目来系统实施推进,把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成具有区域唯一性、文化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国家级场馆和研学基地,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文化新地标,这是大理州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美丽山水底色、区位资源底气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驱力的一个重大创举,也是盘活方志文化资源,将方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重大举措。

近年来,大理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精神,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各县市积极推进专业志、部门志、专志、乡镇志、村志等志书的编修,编辑出版各类地情资料,积极申报方志馆建设,推进方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真正发挥了地方志为国“存史”功能。目前,全州已建成13个图书馆、14个文化馆、18个博物馆,文旅产业正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型,文旅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势叠加的良好局面。“十四五”期间,大理州将立足“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围绕“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原乡慢生活、梦想宜居地”主题,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可谓恰逢其时。通过方志馆建设推动方志文化产业化,与当地的其他展馆和旅游景区形成集聚和联动效应,形成一批新的文化旅游品牌,必将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新的增长极,对全州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从苍洱核心区向全州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前,不论是在剑川古城、剑川县沙溪古镇与大理市建设的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大理石、兰花、古生村等分馆建设,还是即将在巍山古城、祥云县城建设的南方丝绸之路专题馆,都有着与当地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条件,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值得研究、探索、实践。要找到方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以打造文化旅游景点的理念建设方志馆,将方志馆建设成为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地情研究中心、地情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一种独具大理魅力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大理、剑川、巍山、祥云四个县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聚集了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景区、喜洲古镇、双廊古镇、凤羽古镇、蝴蝶泉、剑川古城、沙溪古镇、巍山古城、东莲花村等优质文旅产业载体,文旅产业发展氛围浓厚,具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在方志馆建设中,我们要深耕历史文化底蕴,擦亮美丽山川底色,提升区域资源底气,将人文、生态、区位、资源等优势有效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按照“方志馆+景区”的模式,将方志馆建设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中,为构建“漫步苍洱”世界级文旅产品体系赋予更多的方志文化特色,将方志馆建设成了解一个地方的新去处,接受地情教育的新基地,享受文化休闲的新场地,从而丰富旅游消费供给,提升旅游消费体验,为全州千亿级文旅产业培育发挥方志文化的推动作用,为大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奠定坚实的方志文化支撑。

当然,方志文化除了在“存史”“资政”这两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外,在“育人”方面也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方志文化源于地域文化又滋养着地域文化,属于一个地方的“文化乡愁”,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学习方志文化既可培育乡邦人士故土情怀,也可激发其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当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理州将方志文化学习纳入其中,全州各地掀起了修志学志用志传志的热潮,培养各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激发党员干部迎接挑战、奋勇拼搏的勇气,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作者系大理州政府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大理州推进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工作指挥部指挥长 吉向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