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民国元年(1912年),析蒙化、永平、云龙、洱源4县各一部分地置漾濞县;同年,宾川州、剑川州、鹤庆州、云龙州改为县;析云南、赵州、蒙化3县各一部分地,置弥渡县。改蒙化直隶厅为蒙化府,辖漾濞、弥渡2县。民国2年(1913年)云南省军政府改清朝的迤西道为滇西道,大理地区隶属滇西道。民国3年(1914年),滇西道改称腾越道,大理地区隶属腾越道。同年,太和县更名大理县,赵州更名凤仪县,浪穹县更名洱源县,邓川州更名邓... 【详情】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第八支队解放了大理地区的剑川、鹤庆、洱源、云龙、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凤仪等地。同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12月下旬,七支队进驻大理,接管政权。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正式成立,专署驻大理县,辖下关、大理、邓川、宾川、祥云、凤仪、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区)。1951年下关区改... 【详情】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诸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并察诸府州县司卫所,称为“三司”。明代今大理州地域分隶于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大理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立为府,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太和县:北有龙首关,亦曰上关;南有龙尾关,亦曰下关。在今大理市地域内。赵州:在今大理市凤仪及弥渡... 【详情】
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别隶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大理地区被划为云南的内地。《蛮司志》卷八载:“版籍其地,加以经化,创置云南、楚雄、临安、大理诸府为内地;更以元江、永昌之外麓川、车里诸地为西南夷,一如旧时成都之视滇池。”大理府为迤西道治所,大理提督驻地,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领州:赵州、邓川州、宾川州、云龙州;领县:太和县、云南... 【详情】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元兵,从宁夏入甘肃,经六盘山,结集于临洮(甘肃南部),然后进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区分三路以进。忽必烈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二千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达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125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公元1254年,兀良合台继续... 【详情】
李元阳 白族,大理人,号中溪,明代云南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嘉靖五年中进士。李元阳知人善任,是明朝著名的宰相张居正的恩师。为官颇有政绩,在江阴抗击倭寇,用自己的俸禄修荆州堤。为人刚正不阿,罢官归故里,寄情山水,专心写作,诗文收入《李中溪全集》。李元阳关注地方文化,主修万历《云南通志》、嘉靖《大理府志》。《云南通志》是云南人自己编纂的第一部省志,成为研究云南史地的重要资料,《大理府志》... 【详情】
阁罗凤 南诏第五代王,执政期间积极吸收中原汉文化,制定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统一云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国家,辖境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分,是南诏国力鼎盛的时期。由于唐中央政权和南诏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天宝战争爆发,阁罗凤依附吐蕃,接受吐蕃“赞普钟南国大诏“的封号。战后阁罗凤命人收敛唐朝阵亡将士的尸首葬在西洱河畔,名“万人冢”,在太和城立《德化碑》,表明自己不得已叛唐,希望和唐王朝和好... 【详情】
细奴罗 又名独罗、独罗消,南诏第一代王。唐太宗贞观初年,为避哀牢王的嫉害,随其父母从哀牢山迁居蒙舍川(今巍山)躬耕。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白子国王张乐进求的禅让,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定都巄屿图山,南诏由此开国。唐高宗时,细奴罗多次遣使朝贡,与唐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信息确认时间:2021年3月3日 【详情】
董泽﹙1888—1972﹚ 白族,云龙县人。留学日本、美国,攻读政治经济及教育,立志改革教育,培养人才。同盟会会员,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运动。1922年与王九龄筹建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的前身﹚,并任校长,在任期间,励精图治,为云南大学后来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任云南省教育司司长,财政司司长,交通司司长,主持修筑云南第一条公路昆陆线。他在家乡云龙积极兴办教育事业,捐出家产资助建立了云龙第一所农... 【详情】
皮罗阁 南诏第四代王,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政权—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南诏国的建立,结束了西南边疆分裂动荡的局面,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详情】
大丽铁路全长164千米,线路起自广大铁路大理东站,经洱海东岸至上关、西邑、鹤庆抵达丽江古城。大丽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滇藏铁路的一段,是建设西南进出境国际通道的重要一段。它的建设对于完善云南铁路网和扩大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沿线设大理、上关、鹤庆、仁和、丽江等13个车站。2004年开工建设,铁路铺轨工作已于2009年9月3日完成,2010年1月1日客运业务正式开通。根据规划,这条铁路将作为滇藏... 【详情】
大理机场就坐落在美丽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距州府“魅力城市”——大理市东13公里,在洱海东岸凤仪镇和海东镇交界处。1992年8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建。1993年3月13日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工程于1993年7月1日动工兴建,1995年11月28日正式通航。大理机场属地方支线机场,是全国第一个高海拔,高填方机场,原始地形地貌十分复杂。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跑道长度为2600米,停机坪可同时停放4架波音737客机。大理机场位于洱海东南... 【详情】
大保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上海——昆明——瑞丽(CZ65)公路的一段,与楚大公路相连,全长166公里,概算投资70.4亿元。一期工程于1998年12月18日开工,二期工程于1999年5月开工,2002年9月29日全线试通车。大保高速公路是跨越横断山脉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线路主要布设于“V”字形峡谷之中,沿线多属地质松散的“滇西红层”,路基最大挖深达135米,由于滑坡原因,最高边坡达268米,桥梁、隧道里程达34.612千米,施工难度大。大保高速... 【详情】
楚大高速公路是上海——昆明——瑞丽国道主干线(GZ65)中的一段,是昆明通往滇西、滇西北、滇西南8地州的主要经济干线,是国家交通部和云南省“九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是云南省会昆明通往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的主要干线,也是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周边国家的重要通道。也是云南第一条按照业主负责制,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建设的高速公路。楚大高速公路大理段起自祥云子乍么,终于漾濞平坡。工程于1996年2月1日... 【详情】
广大铁路是一条合资铁路东起成昆铁路云南段广通站,向西经云南省楚雄市、南华县、祥云县、弥渡县至大理市下关,全长213公里,其中大理州境内109公里。广大铁路设计等级为国家二级单线铁路,内燃机车牵引,预留电气化条件,年运输能力远期预留1000万吨,近期400万吨,年分站旅客发送量约为140万人次。1990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大铁路列入国家“八五”建设计划。1992年5月,广大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云南大理铁路客运站于1994年... 【详情】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26年,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建立。在第一次大革命中,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1928年12月,... 【详情】
1949年12月9日卢汉起义后,驻滇西、滇西北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响应昆明起义,滇西和滇西北地区除边纵七支队已解放的剑川、鹤庆、洱源等县外,其余国民党各县政府和地方部队也大部分响应起义。滇西北地委和滇西地委根据边区党委关于接管政权、防敌逃窜、筹粮备菜、迎接大军、搞好团结会师等指示精神,要求各级党组织着手接管旧政权,建立县人民政府。1949年12月20日七支队司令部、政治部、35团进驻大理。26日,35团一部进驻下关。1949年... 【详情】
1949年9月下旬,滇西地委在祥云鹿窝总部召开扩大会议,针对国民党调集大量兵力对滇西人民自卫团进行“围剿”的严峻形势,作出反“围剿”斗争部署。10月初,敌人开始对滇西根据地发起进攻,国民党保安4团向祥云东山区根据地进攻,保5团向南山区根据地进攻,企图围歼人民自卫团第一支队。10月中旬,滇西人民自卫团南海大队、4支队的一个大队(张达中队),根据总部决定到三姚地区相机打击敌人,部队从弥渡经祥云城西,横穿祥云坝子到... 【详情】
1949年5月,国民党成立了“滇西剿匪指挥部”,委任保安第2旅长余建勋为指挥官率保安第2旅的3个团进驻下关、大理、凤仪。同时,委任各县县长和自卫总队长。对滇西北革命根据地形成包围之势,将其主力向邓川推进,指向洱源、剑川。6月初,中共滇西工委派出兵力进驻巡检、下山口,扼守滇西北咽喉要道,与保安团对垒,前哨设至中所桥头,还不断发生零星战斗。7月,滇西北人民自卫军指挥部将直属骑兵大队也调到邓川,在邓川游击大队配合... 【详情】
1949年4月2日,滇西工委领导了剑川“四二”暴动。在剑川暴动鼓舞下,宾川、牛街、通兰、等地也举行了武装暴动,组建了剑川、宾川、牛街、通兰等人民自卫大队。6月,滇西工委将分散在滇西北地区的人民武装,集中在沙溪整编为人民自卫军,下辖3个支队,1个直属大队。4个政工队,共4500余人。“九•九代表会议”后,人民自卫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平,副司令员杨尚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柏松...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