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 / 预决算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索引号:
  • 发布机构: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22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州财政局局长   杨光军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提交全州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我州财政改革发展进程中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支持下,全州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牢牢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重大机遇,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扎实有效地推动全州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全州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67615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3%,比上年增收75471万元,增长12.6%。其中:上划中央和省级税收收入360670万元,比上年增收35706万元,增长11.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548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0%,比上年增收39765万元,增长14.4%。全州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2068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1.6%,比上年增支270463万元,增长36.1%。财政收支均超额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财政总收入分征管部门的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组织税收收入365723万元,比上年增收31009万元,增长9.3%;地税部门组织税收收入225255万元,比上年增收30237万元,增长15.5%;财政部门组织非税收入85172万元,比上年增收14225万元,增长20.1%

全州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315480万元,原体制补助15084万元,税收返还727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380534万元,上级各项补助248706万元,调入资金3695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5271万元,收入方总计105147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020682万元,上解支出1250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5645万元,支出方总计1038827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2643万元,其中项目结转10451万元,净结余2192万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中央和省级专款补助下达较晚,当年难以形成支出,需结转2010年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

(二)州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州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26055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1%,比上年增收30918万元,增长13.5%。其中:上划中央和省级税收收入204918万元,比上年增收26246万元,增长14.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63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3%,比上年增收4672万元,增长9.2%。州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4578万元,比上年增支28065万元,增长29.1%

州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635万元,原体制补助15084万元,税收返还727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380534万元,上级各项补助248706万元,县市上解49076万元,调入资金68万元,上年滚存结余9626万元,收入方总计83142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24578万元,上解支出12500万元,税收返还县市28230万元,定额补助县市22700万元,专项补助县市408659万元,其他各项补助县市22288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3000万元,支出方总计822554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8875万元,其中项目结转8775万元,净结余100万元。

以上数据为预算执行快报数,州本级决算待省财政厅审核批复后,再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2009年财税工作情况

2009年,全州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措施,千方百计保增长、集中力量保民生、坚定不移保稳定,财政收入增长由负转正、止跌回升,财政支出实现历史性突破,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抓关键、强征管、重协调,千方百计促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州经济整体不景气,加之政策性减免税费,财政增收极度困难,出现15月持续负增长的局面。面对这一形势,各级财税部门迎难而上、果断出击,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使6月份起财政收入增长开始扭负为正并逐月回升。一是加快支出见实效。面对巨大的支出压力,各级财税部门通过切实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和争取银行信贷等措施,确保法定支出、政策性支出、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支出的资金供给,有力地支持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二是明确责任抓征管。在收入征管工作中,各级财税部门做到科学分解收入任务,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强化收入征管,加大税收分析监测,强化税源动态信息管理。年内财税部门就卷烟批发环节加征5%消费税、跨州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享、小湾电站淹没土地的耕地占用税、漫湾发电厂的所得税分享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加强对鲁地拉电站、龙开口电站、飞龙公司、力帆骏马公司等重点税源项目和企业的监控,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依法征税、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全州税收收入完成590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1.6%。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切实加大非税收入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非税收入增长新机制,财政部门非税收入完成85172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四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利益。在云南烟草“三变二”重组中,大理州占红塔集团税收的综合分配比例从7.5%提高到7.8%,年内增加财政收入8212万元。多次就小湾电站税收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汇报、争取,确保全州利益不受损。

2.抓机遇、扩内需、保重点,支持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始终坚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支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降低小排量乘用车车购税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按规定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共减免税费35000万元。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全年争取到中央和省补助资金716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25000万元,增长45.8%。二是抢抓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项目。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后,累计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750万元,会同有关部门共争取到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380项、资金142000万元;千方百计筹措扩大内需项目配套资金52000万元,并实现高效快捷安全足额拨付,推动了扩大内需等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支持企业渡难关。州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补助资金1000万元、工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全州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2235万元。帮助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争取到政府信用合作贷款20000万元。组建了2家小额贷款公司。年内注入州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4500万元,新增担保贷款39200万元,支持44家中小企业解困发展。四是扩大消费拉增长。启动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机补贴等工作,家电下乡补贴兑现金额居全省第四位;通过多方努力,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的17种产品被列入“汽车下乡”产品销售目录,公司销售总额达35亿元。五是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州财政安排旅游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争取中央和省旅游发展经费1750万元,安排商贸资金786万元、城乡建设资金4942万元,有力地支持旅游“二次创业”,活跃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六是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州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洱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通过政府信用合作方式向银行贷款7000万元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各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当年州级财政投入洱海保护治理项目资金达9760万元,争取到中央和省投入9994万元。

3.调结构、重民生、促稳定,财政公共保障更加有力。一是全力保障教育支出。全州教育支出完成187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7370万元,免除农村和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所有学生均享受到了免费教科书,全面实现“普九”目标任务。全州筹集资金17686万元,排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17.9万平方米。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确保了在910前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全额及时兑付(其中州对各县补助4034万元)。全州共争取上级义务教育债务化解资金1713万元,年内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573万元。州财政安排1000万元普通高中建设资金和1000万元职业学校校舍实训实作基地建设资金,有力地促进了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快速发展。二是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128130万元,比上年增支20925万元,增长19.5%。州财政安排农业方面的资金12528万元,同比增支2130万元,增长20.5%,其中: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建设资金3300万元、扶贫示范园区建设资金1000万元。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对农民惠农补贴项目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19项,共补助资金121191万元,农民人均获得补贴401元,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各级财政对支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补达1759万元,直接或间接拉动全州多投放涉农贷款89662万元。多渠道筹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9041万元,比上年增加60.58%,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在全州7个开发县市实施31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年共争取到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9719万元,全州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华侨农(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争取到中央和省对我州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资金6271万元,补助了1139个自然村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三是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年共筹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405万元,同比增支55697万元,增长58.2%。筹集资金28832万元,全州292987个贫困人口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筹集资金4460万元,将各类关闭破产企业及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17817人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筹集资金1496万元,对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其他临时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筹集资金5400万元,全州18694人优抚对象享受到抚恤补助政策;全州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13242万元,财政给予全额贴息569万元,共扶持4007户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四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州医疗卫生支出完成95595万元,同比增支25821万元,增长37%;州财政共筹集资金1455万元,支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筹集资金21211万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和政府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100元和80元,参合率达93.3%;筹集资金2722万元,支持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筹集资金3830万元,支持新一轮艾滋病防治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五是深入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全州共安排文化体育和传媒资金22747万元,同比增支11193万元、增长96.9%;州财政安排文化文物专项经费427万元,有力地支持民族文化研究和保护开发、城乡文化事业发展。争取到上级财政专项资金259万元,确保州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从2009年起免费开放。全州安排科技资金7097万元,同比增支817万元,增长13.0%,其中:州级安排科技科普经费980万元,促进农村实用技术普及和推广运用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六是加大政法机关的经费保障力度。全州公共安全经费支出70269万元,同比增支21880万元、增长45.2%。争取到中央和省政法部门专项补助资金22000万元,州级配套安排2800万元,有效改善和解决了政法部门装备落后、办案经费不足、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七是保障抗震救灾应急资金需要。“7·9、“11·2两次地震共下达救灾资金17680万元,确保灾区应急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4.抓改革、强管理、重绩效,财政管理更加精细规范科学。一是全面实施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先后组织开展两次综合调研督查,在5月底全面启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按照全省统一模式,乡镇财政所的人财物统一收归县级财政管理,各县市统一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二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州本级84个部门、166个预算单位,以及12县市804个部门、2316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对部门预算编制管理软件进行全面升级,建立了较为详细的预算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规范和统一全州部门预算报表体系,进一步完善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定额管理制度,细化项目编制,强化项目论证,建立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机制。三是稳步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全州有1504个预算单位纳入财政授权支付范围,累计下达财政授权支付额度2914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4000万元,增长55.6%;实行财政统发工资预算单位1738个,统发人数93403人。州本级161个预算单位全面启动公务卡制度改革。四是不断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全州政府采购预算金额36669万元,实际采购合同金额32907万元,节约资金3762万元,综合节约率为10.26%。五是启动和实施州级行政单位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管理改革工作。全面澄清了家底,因地制宜制定资产处置方案,对一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金达酒店、红星饭店等已率先注入州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六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四个负增长”决定,全州出国(境)费用支出下降54.5%,汽车购置和运行费用支出下降21.9%,接待费用支出下降11%,用电、用油、用水支出下降6.2%。七是深入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并落实30万元以上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组织17个部门对2008年州本级财政安排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支出开展部门绩效自评,各县市都启动了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八是扎实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先后制定实施州级财政资金、工业园区专项资金、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资金、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了财政部门资金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财政资金配置和管理的统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九是加强财政监管。对中央扩大内需资金、教育专款、救灾救济、支农资金、政法专款、会计信息质量等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和跟踪问效,严肃财经纪律,减少违规违纪现象,促进各项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发挥了专项资金的效益。

5.抓载体、强队伍、转作风,财政部门自身建设成果丰硕。围绕建设“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求实创新、清正廉洁”的财政干部队伍目标,切实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州财政局机关先后被评为市级、州级、省级文明单位。切实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先后四次开展全面深入的县市财政运行调研,提出应对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改革的建议和措施,得到州县市党委、政府的采纳。依托“全国财政新闻联播”、财政网站、《大理财会》等平台,构建财政宣传调研工作新格局。启动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办公自动化和“金财工程”,启动试运行了OA办公自动化流程。在抓好局机关和财政系统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同时,努力构筑面向社会从源头治本的公共财政制度防线。成功举办全州财政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届职工运动会暨第六届“财政杯”篮球赛;州财政局组织创作的“财政金花”歌舞说唱节目,成功参加全国财政系统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全省行(企)业文艺汇演,并获“星光创意奖”、优秀表演奖和优秀创作奖。以上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展示了全州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敢于拼搏、勇于创新良好形象,进一步培养了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各位代表:2009年财政工作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确保了财政工作运行正常,收支形势较好,财政管理更加规范,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但在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间发展不平衡,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发展的产业支撑仍然脆弱,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后续财源培植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各项事业的投入对财政依赖程度较高,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财政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州县市财政面临新的困难;三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财政管理和队伍自身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抓紧研究解决财政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为民理财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夺取财政事业发展的新成绩。

二、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对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继续巩固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州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按照“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思路,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强化财源培植,着力提高财政增长质量;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努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建议作如下安排:

(一)全州地方财政收支安排意见

2010年,全州财政总收入安排745390万元,比2009年快报数增收69240万元,增长1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47000万元,比2009年快报数增收31520万元,增长10%。全州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095927万元,比2009年快报数增加75245万元,增长7.4%

全州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是:一般预算收入347000万元,税收返还收入76700万元,原体制补助1508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395950万元,上级各项补助258200万元,调入资金3000万元,上年结余12643万元,收入总计1108577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095927万元,上解支出12650万元,支出总计1108577万元,收支平衡。

(二)州本级财政收支安排意见

2010年,州本级财政总收入286720万元,比2009年快报数增收26167万元,增长1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1210万元,比2009年快报数增收5575万元,增长10%;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33700万元,比2009年快报数增支9122万元,增长7.3%

州本级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是:一般预算收入61210万元,税收返还收入76700万元,原体制补助1508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395950万元,上级各项补助258200万元,县市上解收入50300万元,上年结余8875万元,收入总计86631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33700万元,上解支出12650万元,税收返还县市29770万元,定额补助县市22700万元,专项补助县市431810万元,其他补助县市235689万元,支出总计866319万元,收支平衡。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2010年我州经济发展及财政收入形势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全州财税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尖锐,减收增支压力较大。

增收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继续向好,我州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持续改善;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强化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和改善民生,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公路、铁路、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将会继续增加,预计建安营业税将比上年有所增收;小湾电站计划在20109月前6台机组全部发电,以及一批新项目的建成投产也将形成新的财税增长点;红塔集团的成功重组,计划指标整合后,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单箱税利将有所提高,我州分得的税收也会有所增加。

减收主要因素:一是中央继续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将会对财政增收造成影响;二是上年国有资产一次性处置收入达37956万元,占财政非税收入的46.9%,加大了今年非税收入增收的难度;三是我州经多年培植发展的矿冶、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税收已占全州重点企业税收的20%以上,而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由于产品价格一时难以有较大回升,部分企业仍未开工,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尚有一个过程。

增支主要因素:由于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施,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州县财政资金配套压力仍然较大;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的公共投资项目需继续投入,2009年举借的短期债务需要在今年还贷;“三农”、教育、社会保障、节能减排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领域仍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也需财政增加投入。因此,2010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将十分尖锐。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面临的困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确保2010年预算目标的圆满完成

为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财税工作,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大理提供物质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抓财源培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按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拓宽财源建设思路,加快建设增长型、骨干型、稳定型财源,不断增强财政发展的后劲。一是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着力打牢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州本级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550万元,安排重点建设资金4000万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支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重大项目带动投资增长,促进财政增收。二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集中财力扶持优势产业群体,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1000万元、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资金1000万元、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建设资金3300万元,支持核桃、茶叶、蚕桑、农产品加工、乳畜业等优势农业发展;安排工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工业项目补助和贷款贴息350万元,积极推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安排旅游业专项补助1000万元,向重点旅游项目倾斜,推动旅游二次创业。通过财政资金、政策、服务等手段,积极支持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核心技术、有先进管理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和产业化项目,努力培育新兴财源和后续财源。三是完善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着重探索财政引导激励的措施办法,体现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意图和激励导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扶持企业资金分配使用上,坚持大中小兼顾、内外并重,集中财力扶持和引导优势企业快速做强做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财税贡献率。四是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居民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具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经济均衡增长。

(二)抓支出结构优化,积极支持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按照建立绩效政府的要求,坚持“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保重点”,有保有压的支出原则,提高资金的保障力度。一是加大“三农”投入,着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按照《大理州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意见》,以县级为平台,坚持政策的连续性,整合性质相同、渠道不变、目标一致、用途相似的资金,围绕重点产业项目集中使用,逐步建立类别分明,渠道畅通、互不干涉,形成合力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安排教育支出14560万元,增支2004万元,增长16%;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00万元,增支481万元,增长12.9%;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4200万元,增支1602万元,增长12.7%。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方式,推进全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确保财政资金向公共事业倾斜、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领域倾斜。三是严格执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加强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将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经费在2009年基础上实行零增长,严控新建楼堂馆所。安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875万元,同比增支1059万元,增长4.1%;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节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的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提高对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不可预见性经费的保障能力。安排公共安全支出20900万元,同比增支2273万元,增长12.2%,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宁稳定。

()提高征管水平,努力实现年度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组织收入水平,及时足额把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到财税增收上来,不断壮大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社会保障能力。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在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认真清理已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查账征收范围,严禁越权减免税收,坚决打击偷、逃、骗、漏税等违法行为,积极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和税收秩序。二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推进国有资产处置工作,将非税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足额规范收取矿产资源、水资源有偿使用费,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增收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执收执法单位文明执法、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积极性,大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和财政收入形势的分析、监控。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机制,密切掌握经济运行和税源变动情况。强化财政收入目标责任管理,健全财税联动、部门上下联动征管机制,规范税收属地化征管秩序,落实好“重点税源精细管、主体税收专业管、零星税源综合管、税收违法依法管”的征管方针,实现税收稳定增长。

(四)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运行的活力和动力。围绕加快发展主题,顺应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创新理财观念和管理手段,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财政发展规划和本轮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和谋划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工作。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化预算科目改革,充分保障公民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和严格的项目预算管理程序,加强项目预审,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初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预算管理体制,强化“成本---效益”评估分析,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三是继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认真清理各类财政资金账户,加强账户管理,完善管账与管业务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内部制约机制。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扩大公务卡结算改革面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范围,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从机制上堵塞财政收支漏洞。四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增收节支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社会经济事业的健康发展。五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拓宽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探索灵活便捷的采购形式,提高采购效率,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六是深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加大资产分类处置力度,盘活资产、规范管理,为从源头防腐、防治“小金库”奠定制度基础。

()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提高理财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强化监督管理,更加注重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始终把加强监管与规范财政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提高使用绩效结合起来。一是建立健全涵盖财政资金运行过程的财政监督体系,规范财政监督程序。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和规范,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四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制度,落实偿债责任,防范财政风险。五是健全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管理的责任、稽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严肃查处惩治弄虚作假行为,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建立财会诚信体系。

(六)继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能力。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要求,继续以学习型机关、文明单位、财政文化建设为抓手,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觉悟、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为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提供坚强保障。始终坚持“学习、工作、研究”相结合的方针,提高干部思想觉悟、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生财、聚财、理财”本领。不断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责任目标制定、完善和考核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引导财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财为民所聚,政为民所执”的信念,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努力打造新时期财政机关“开拓、合力、奉献”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完成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州委的领导下,按照本次会议对财政工作所作的决议和要求,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听取、吸收、采纳州政协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