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 索引号: 15239292A/2021-00022
  • 发布机构: 大理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政协大理白族自治州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320号提案的答复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7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大理白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政协大理白族自治州十三届四次会议134320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大理州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推进大理州民族手工业发展的提案》已转交我局主办,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州商务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协办。首先,感谢你们对大理州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对你们提出的提案,结合我州民族手工业发展情况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及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情况,现回复如下:

一、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基本情况

(一)政策支撑不断完善,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云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64号)精神,为加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结合我州实际,出台了《大

理州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主要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炮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意见》指出我州在开展传统工艺振兴工作中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任务分工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二是机构健全。全州现已成立13个非遗保护机构,其中州级1个,县级12个。在职在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工作人员有30多人。2013年,成立了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非遗保护和保护实验区建设实践工作。三是资金保障到位。2017年至今,全州共获得中央和省级补助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保护经费800多万元,主要用于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传承人补助、传习所建设、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和整体宣传保护工作;省、州、县三级累计投入传统工艺项目、园区、木雕艺术小镇、银器艺术小镇建设的财政资金超过数千万元。

(二)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名录不断完善,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

大理州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门类繁多,有261项传统工艺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占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的36%。其中国家级、省级、州级共有88项,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和白族扎染技艺2项入列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共207项。包括:国家级名录项目3项、省级14项、州级87项、市县级103项。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共有5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州级22项、市县级22项。传统传统医药项目2项,均为州级项目。

大理州传统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29人,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07人。包括:国家级4人、省级27人、州级173人、市县级303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219人。包括:国家级2人、省级23人、州级41人、市县级153人。传统医药类代表性传承人3人。另外,还有2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云南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年轻一代代表性传承人明显增多,后继人才储备充足,传承队伍力量不断增强。

2010年省设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2011年设立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016年设立“百名人才”扶持发展项目,2021年设立“民族传统文化优秀人才”扶持项目,其中,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民族服饰、刺绣都得到扶持,“百名人才”扶持发展项目,已有寸发标、母炳林、张金星、段国梁、段银开、张仕伸传人等得到平均每人60万元的扶持,寸发标、段国梁联袂打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银雕屏风在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安放。投入资金超过千万,2021年“民族传统文化优秀人才”扶持项目,又由剑川白族、祥云傈僳族列入扶持对象。

(三)稳步推进保护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以传统工艺非遗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坚持“有项目、有传承人、有场所、有活动”的建设标准,与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景区景点结合,建成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下设3个基地),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综合传习中心7个、传习所和传习点153个、非遗馆5个。传习所覆盖所有省级以上项目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各类传承基地每年定期开展传习培训、展示宣传、研学体验等活动。

重点以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为龙头,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白族扎染、鹤庆银器、剑川木雕、刺绣等传统工艺项目为切入点,目前,全州建成12个非遗工坊,鹤庆银器艺术小镇、剑川木雕艺术小镇的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带动项目。“李小白”手工银壶、“璞真”“蓝续”扎染、剑川黑陶等成为大理知名的非遗品牌。剑川木雕年产值2亿多元,带动当地两万多白族群众脱贫致富,大理市、剑川、弥渡、祥云、云龙等县“非遗+公司+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形成。

(四)加强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培训

大理州传统工艺项目保护单位及相关传承人培训开办了形式多样的讲堂,在技术改良、文创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大理传统工艺的振兴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依托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大理州内和中央美术学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及大理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和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组织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其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和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后劲。近三年来,大理州举办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培训98次,参加培训人数近6000人。出版《国家级项目鹤庆银饰锻制技艺》《陈德剪纸》《大理白族服饰》《白族民居彩绘》等有关传统工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书籍8本。组织优秀传承人、工艺师及设计、管理人员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开展巡回讲习,举办“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43次。

二、我局所做主要工作

为了促进我州特色产业尤其是民族传统手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局从2019年以来,着手编制了五个特色园区规划。

(一)五个特色产业园规划编制情况

为切实解决各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州委、州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漾濞核桃、剑川木雕、巍山扎染、鹤庆银铜器加工、宾川高原特色食品加工5个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根据州委、州政府安排,漾濞、剑川、巍山、鹤庆、宾川5个县编制了5个特色产业园规划。经过专家审查组评审认为,5个特色产业园规划基本达到概念性规划深度,主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州产业发展方向,要件基本齐全,按专家审查组意见修改后可通过审查。

(二)规划主要内容

1.漾濞核桃产业园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四个区域:北至漾江南路、南至苍山东路、西至河西一路的物流、仓储、交易区,马厂产业园核心区,光明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金牛拓展区,总面积16955.1亩。产业方向:生态发展一产、多元推进二产、扶持拓展三产。以资源优势带动,大力发展核桃精深加工业;发展特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积极发展互联网+核桃加工业。空间布局:构建“两核心两片区”空间结构,“两核心”即火车站物流、仓储、交易区和马厂坝子产业园核心区。“两片区”即金牛拓展区、光明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核桃精深加工业主要布局在马厂坝子产业核心区。

2.剑川木雕产业园规划:规划范围:位于剑川古城东南侧,剑湖南侧,其北侧为狮河村,南侧为下河村,西侧以环湖公路为界,东侧为大丽高速公路,总面积474亩。产业方向:发挥狮河村木雕产业发展优势,坚持木雕品牌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重点发展木雕建筑构件、木雕家具、木雕旅游工艺品。建立“互联网+双创平台+木雕加工业”发展体系。空间布局:坚持木雕加工为主、旅游为辅,构建“七大功能片区”产业空间布局,即木雕文化旅游古镇、木雕产业聚集区、木雕特色村、工业片区、居住生活征区、剑湖生态居住区、生态休闲农业园。

3.鹤庆银铜器加工产业园规划:规划范围:位于鹤庆县草海镇新化村口以南,大羊线以西。总体规划面积398亩。辐射带动秀邑村、罗伟村、母屯村同步发展。产业方向:大力发展银、铜金属制品及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工艺品加工,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空间布局:构建“一心七片”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文化展示中心,“七片”即文化展示片区、文化体验片区、加工制造片区、商贸物流片区、商业商贸片区、产业配套区、酒店住宿区。

4.巍山扎染产业园规划:规划范围:位于巍山县城文华山片区,紧邻新城中心,跟市井街区及圣火广场一街相隔。总体规划面积155.25亩。产业方向:扎染、刺绣布艺为特色,规划扎染、刺绣、巍山特色手工艺销售展示,配套主题酒店、演艺中心、非遗传承中心、扎染科研教学基地、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特色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主要有南诏缬驿主题街、扎染展示销售区、刺绣展示销售区、展厅、演艺中心、非遗传承中心、布料批发市场、科研教学基地、培训基地、电商中心、主题精品酒店等。

5.宾川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规划:规划范围:位于宾川工业园区内,由生物资源片区、山地片区两部分组成。总体规划面积16305.3亩。产业方向:发挥葡萄、柑桔、葱蒜、咖啡、中药材与其他高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烘焙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果蔬加工业、保健食品加工业。空间布局:生物资源片区作为食品创新服务基地,以观光与商业活动为主、食品加工为辅,并孵化潜力企业成长。山地片区以食品加工为主、观光与商业活动为辅,重点布局发展食品加工、食品机械、现代物流等产业。

5个特色园区目前基本情况:漾濞核桃产业园现有核桃加工企业4户(其中规上企业2户),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鹤庆银铜器加工产业园现有银铜器加工加工企业20户(其中规上企业2户),主营业务收入0.4亿元;巍山扎染产业园现有扎染生产企业6户(规上企业无,目前仅2户正常生产),主营业务收入0.15亿元;剑川木雕产业园现有木雕加工企业11户(规上企业无),主营业务收入0.61亿元;宾川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现有食品加工企业10户(其中规上企业4户),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

(三)消费品制造业对接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州委、州政府安排,消费品制造业对接协调组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牵头草拟出了《关于加快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多次修改完善,待省《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意见》出台后,再根据省《意见》精神进行修改完善。初步提出了我州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数达50户;实现全部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年均增长达10.8%以上。突出五个方面发展重点:一是纺织服装业。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加快规模扩张。巩固提升棉纺织业,大力发展茧丝绸行业。二是旅游工艺品制造业。以鹤庆银铜器加工产业园为重点区域,发展银铜器及银饰工艺品加工产业;以剑川木雕产业园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木雕建筑构件、家具、木雕工艺品;以巍山扎染产业园为重点区域,发展白族、彝族等民间扎染刺绣产业。三是包装印刷及纸制品业。积极开发适应烟草、食品、医药及保健品、化妆品及清洁用品等行业的环保绿色无菌包装系列产品。积极推行柔性版印刷,高附加值的彩色快速印刷、防伪印刷。四是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加快发展板式家具、以木雕家具为主的实木家具、仿古家具、实木门及地板、实木装饰材料。五是日化等其他消费品制造业。积极发展清洁用品、洗涤用品、护肤保健品等日用化学品。

同时,我们积极与省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推进组对接,先后两次到省工信委进行对接协调,通过对接协调,省《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意见》已初步把剑川木雕、鹤庆银铜器、魏山扎染等纳入省《意见》内容,纳入省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的盘子,对我们今后争取这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创造了条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各级主管部门在推动传传统工艺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用好用活中央、省、州、县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要求,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二)强化政策扶持

一是聚焦大理州部分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小散弱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产业扶贫政策,促进产业均衡发展。二是为各级各类文创企业融入大理非遗传承保护提供平台,研发具有鲜明特色的大理非遗文创产品,引进互联网商业平台,培育“非遗+商务”“非遗+产业”等新兴业态。

(三)保护与发展并重

在保护好非遗传统工艺资源的同时,更要以产业化的道路发展好传统手工艺产业。一是对已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集中片区和重点企业,要进一步从项目、资金、工艺技术开发上进行扶持和引导,尽快做大做强。二是加大非遗资源的申报力度。三是强化原有品牌及新品牌的开发、宣传工作,打造更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品牌。四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州外有实力的大企业的资金、先进管理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将传统手工业产业与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经营模式结合起来,提高我州具有传统优势手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四)不断建立完善名录体系,加强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队伍建设

加大对传统工艺类非遗资源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公布乡村振兴目录,加大对各级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加强传统工艺类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传习点管理建设,组织和举办好传承人群研培,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开展传承培训活动。逐步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鼓励传统工艺类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教育教学,为传统工艺类非遗保护培养后继人才。

(五)加强宣传保护工作,推进传统工艺类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

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编辑出版非遗研究成果;扩大与广播、电视、报刊及新媒体的合作,加大非遗宣传。继续建立和完善非遗工坊,助力脱贫攻坚;助推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为龙头,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大理州传统工艺振兴工作在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健康、长足的发展,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建设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机制,依托传统工艺类传承人企业和传承人,以白族扎染、剑川木雕、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等传统工艺项目为龙头,充分挖掘大理传统工艺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探索传统工艺的现代应用,实现传统工艺的“学术研究、传承发展、创新实践”三者的有机融合,促进大理传统工艺的振兴,为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特色小镇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州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同时希望今后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全州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大理白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7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