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州政府办公室文件
  • 索引号: 15239276L/2021-00950
  •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 发布机构: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1631492064000
  • 主题词: 消费试点城市
  • 体裁: 通知
  • 发文字号: 大政办发 〔 2021〕 39号
  • 有效性: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白族自治州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6日
  • 来源: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单位:

《大理白族自治州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913

(此件公开发布)

大理白族自治州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071号),经积极申报,202012月,大理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确保创建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对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评价参考》,结合大理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大理现场办公会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安排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打造大理州消费新引擎,增强消费吸引力,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建立州级统筹、部门实施、全州参与的工作机制,将文化和旅游消费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创机制强保障”“增供给强优势”“创平台拓空间”“重节庆亮名片”“优环境促便捷五大板块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扩大内需,激活市场活力,推动形成政策保障有力、消费层级多、有效供给规模大、消费业态丰富、消费环境优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城市三大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文化和旅游消费融入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将大理州建设成为立足滇西、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全州统筹谋划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建设工作,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扩大内需、消费业态等要素,将试点重点工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一同部署、一体推进。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结合大理州实际,突出各县市特色,充分发挥大理州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山水风光优势,形成特色化、多元化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模式。

深化改革,突破发展。坚持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推进创新思维和改革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核心竞争力。

引领,融合创新。深刻把握现代文旅产业和产业智慧化、数字化发展规律与趋势,促进文旅、农业、商务、体育和消费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不断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全过程。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获得感、体验感,共享发展成果。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2,将大理州建设成为文化和旅游消费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消费环境更加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保持快速增长的康养休闲度假消费地、生态文明和非遗文化研学消费地、民族文化消费体验地、文旅消费地标潮购地、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承接地为打造最具民族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世界级旅游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大滇西旅游环线开发样板示范区奠定良好基础。预计到2022年,过夜游客占比达40%,人均旅游消费额超1200/天,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比6%以上,旅游业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各项文旅消费指标位居云南省前列。

康养休闲度假消费地:大力发展旅居式文旅休闲度假消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整合开通重点航线30条,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客运总量11500万人次,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100%四星级以上及国际知名连锁酒店达到22家,国际知名连锁酒店占比25%。着力打造剑川石宝山-沙溪古镇国家5A级景区,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剑川千狮山景区、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景区、大理海洋世界等44A级景区;开展鹤庆新华银都水乡、剑川沙溪古镇、漾濞石门关省级旅游度假区,洱源温泉小镇旅游度假区、宾川鸡足山旅游度假区等创建活动。打造国际康养小镇1个、温泉理疗项目4康旅项目17特色小镇项目16乡村旅游项目100星级旅游民宿500个、餐饮品牌培育项目10文创融合项目13个。

生态文明和非遗文化研学消费地: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理念,倡导回归自然、认知生态,结合探险旅游、生态步道、环保科普旅游、森林旅游、野营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精品课程,培育建设4个生态文明现场教学基地。以注重非遗文化体验为理念,推广创作体验、产品创新、艺术院校研学、家庭式展馆等创新模式。

民族文化消费体验地:搭建白族文化体验平台,推出3个民族文化创意项目18个民族文化体验项目15个历史文化体验项目3个民族文化创意项目3个民族文化产品推广项目3个节庆消费热点项目12个文化旅游消费月活动。文创产业成为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培育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品牌,推动民族文化与国际接轨,引领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打造国际知名民族文化消费体验地,形成民族文化消费展示中心和民族文化输出中心。

文旅消费地标潮购地:汇集众多具有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市场主体和全球优质消费品牌,持续提升国际知名一线品牌国内知名品牌入驻率培育大理之夜消费品牌,打响2中华老字号品牌、11云南老字号品牌,年度举办重要展会活动和赛事10场以上;培育形成4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高端商圈、11个具有大理特色的县级商圈、16高品位特色商业街区、3个地标消费场景、15个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提升高品质(五星级)民宿100家、半山酒店60家;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营商环境、消费环境,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承接地:沿大保、大漾云、云泸、云永等高速公路和泛亚铁路,加快文化和旅游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交通集散地的区位优势,联动保山、怒江、德宏发展,打通大理连通云南甚至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文化和旅游消费廊道,加大理大学南亚东南亚留学生文化交流,促进大理文化和旅游消费融入并接轨国际市场。

二、试点范围

以满足大理州城乡居民国内外游客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为目标,彰显大理特色,增加有效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供给,加快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全州范围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创建工作。

(一)试点区域层级

大理市为核心试点区域;祥云县、宾川县、巍山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为主要试点区域,开展一系列促进国内外游客、本地城乡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活动;南涧县、弥渡县、漾濞县、永平县和云龙县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参与促进城乡居民、游客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活动。

(二)主要试点方向

大理市:创新发展现代休闲度假产品,建立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非遗传承产品集中展示区,提升重点A级旅游景区国际化讲解服务水平,举办国际论坛及会展、赛事活动,促进文化产品与旅游服务进一步融合,形成国际文化交流聚集地;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加快推进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体商旅综合体、婚礼目的地、智慧消费体验地、半山酒店、大理之夜等新产品开发和新业态培育,促进新型文旅融合产业提质增效,引导新大理人引领文化消费时尚潮流,形成大理主客共享的发展氛围,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打造温泉产业集群、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和民族工艺产业集群,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打造,建成以文创商店、非遗体验、休闲度假、温泉养生、民族风情体验、研学科普为主要功能的中高端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

宾川县祥云县:精心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乡村旅游、山岳旅游、侨乡文化,开发乡村消费新产品及特色美食发展农旅文商融合新业态,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巍山县、南涧县弥渡县: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巍山、南涧、弥渡南部三县旅游小环线,以点带面拓展文旅产业链,推出多元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游、南诏文化消费体验游、“舌尖上的旅行”、澜沧江流域农文旅融合消费游、“小河淌水”农文旅消费游等主题产品

漾濞县、永平县云龙县:培育开发乡土文化体验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扩大峡谷飞拉达、“中国黄焖鸡之乡”、云南古盐井文化的影响力,形成特色鲜明的漾濞永平云龙澜沧江旅游环线。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文旅消费新结构

1.创新试点新手段

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申报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聚焦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特色产品。制定细化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新建居民小区合理配置文化休闲服务设施、科技创新性文化旅游企业税收减免、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实施点状供地”用地制度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四荒地”、闲置土地和房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依法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康养旅游。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全州符合条件的乡村积极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最美田园乡村休闲度假品牌。提升完善大理市双廊村、大建旁村和洱源县佛堂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示范带动功能支持喜洲古镇成立国有企业对老旧民舍修复改造,形成“民舍+小型博物馆+茶社(餐饮或民宿)”经营模式。推广先锋沙溪白族书局“书屋+文创产品(非遗)+咖啡馆”模式(牵头部门: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州税务局,12县市人民政府

2.创新经营新模式

发展落地自驾、异地租还车、分时租赁车等新模式鼓励发展“前店后院”运营模式。推进传统村落改造升级,促进农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山上山下”“三上三下(即引导游客上山和山区劳动力下山引导龙头企业上山和农产品下山引导艺术家上山和艺术品下山)新模式增强大理旅居式文旅休闲度假消费供给,构建森林康养、度假休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高端消费为一体的旅居生态圈,打造自然资源有引力、人文资源有磁力、居住空间宜人、配套设施完善、文体活动丰富、软性服务暖心的全国旅居式文化和旅游消费标杆。(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交通运输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教育体育局,12县市人民政府

加快融入全省旅游诚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多业态纳入诚信评价工作,健全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守信失信行为信息数据库。开展诚信评价全覆盖工作,基本实现对涉旅企业诚信经营活动的线上线下实时动态监管。推动失信信息跨部门共享,开展诚信经营,文明旅游”“诚信旅游企业”“诚信服务标兵”“最美导游等系列活动。(牵头部门:州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12县市人民政府

3.创新金融新服务

支持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文创产品版权和收益权质押,文化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丰富文化和旅游行业保险产品和业务种类。支持现有旅游客运企业提升集散、服务保障能力,适时开展融资租赁等创新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演出院线、动漫游戏、艺术品互联网交易等领域的支付结算系统,拓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方面消费信贷业务,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促进个人信用消费。针对文化与旅游企业,州内金融机构结合本地文旅行业实际,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针对文化与旅游消费,州内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推出线上、线下的个人旅游消费贷款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消费信贷产品。(牵头部门:州财政局(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大理州中心支行、大理银保监分局;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林业和草原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教育体育局,12县市人民政府

4.扩大惠民范围

推动国有景区门票收入让利于民,探索国有景区实门票减免或优惠制度坚持重要节庆本地居民免门票,鼓励民营景区减免景区门票。制定出台对对口帮扶城市、友好协作城市游客景区门票、旅游演艺门票享受本地居民同等优惠政策。(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财政局;责任部门:12县市人民政府

探索租车业务与“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打包结合,提供免押金、自助取还、省内异地还车免费等服务,推进智慧化租车。试点高速过路费、景区持票停车优惠政策,鼓励游客自驾游、租车游。(牵头部门:州交通运输;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12县市人民政府

鼓励文旅相关企业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民族节庆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实施优惠折扣,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鼓励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增加旅游年票和一卡通发行力度,推出更多价廉景美旅游线路。(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商务局;责任部门:人民银行大理州中心支行、大理银保监分局、州市场监管局、州总工会,12县市人民政府

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节庆放假制度;在有条件的县市和单位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扩大节假日消费。(牵头部门: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责任部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12县市人民政府

5.加强统计监测分析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相关统计制度,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数据采集统计监测工作。创新相关数据征集、分析体系,完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按照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数据库平台,深入开展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数据采集统计监测,准确掌握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持续提升数据产生的及时性、有效性和专业性,逐步实现各有关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调查,加强对文化和旅游消费主要领域发展特征、趋势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决策依据。(牵头部门: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理调查队;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商务局、州财政局,12县市人民政府

(二)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6.打造大理“国际会客厅”

聚全州旅游和文化消费资源,打造集历史博览、民俗文化、民族手工艺展示、旅游观光、商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客厅”与创意文化艺术长廊。充分挖掘大理历史人文内涵,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开发符合国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与省内兄弟州、国内友好城市以及国际友好城市开展文化和旅游专项合作,签署《关于共同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合作备忘录》,开发双向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外循环将旅游年卡、文化消费惠民卡等功能市民卡整合,实现景区游览、电影电视、艺术培训、文艺演出、购书读书、体育健身等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一卡通,带动区域经济内循环,深化开展大理人游大理“云南人游大理”等活动(牵头部门:大理市人民政府、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州商务局、州财政局、州教育体育局、州地方经济协作发展中心

7.打造“婚礼目的地”

依托生态、气候、风景、文化等优势,提供风格各异的“民族风俗婚礼”“南亚风情户外婚礼”“浪漫湖景婚礼”“草坪婚礼”“花海婚礼”等主题婚礼,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到大理举办婚礼,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消费。依托滇西技术应用大学等开设婚庆花艺、婚礼主持等培训,培养一批婚庆人才。举办“时尚花艺秀”等国内外比赛,扩大大理“婚礼目的地”的宣传影响力。(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教育体育局,12县市人民政府

8.打造“非遗大师作品首发地”

建立鹤庆银器、剑川木雕和黑陶、凤羽砚等非遗产品以及依文、甸南刺绣、鸡街刺绣等高级民族定制时装发布和展示交易中心,打造一批非遗新品首发地标性载体,支持独立设计师品牌、大师工作室、民族艺术研究机构及文化旅游产品营销机构落地大理,将大理市打造成为“非遗大师作品首发地”。制定“非遗新品发布”“非遗首店落地”相关标准,为非遗新品发布营造最优最好的制度环境。提升大理州非遗商业的服务能级,逐步将大理打造成为非遗大师、技艺、产品、商品的集结地。(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县市人民政府

9.打造“智慧消费体验

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旅商体综合体。促进商圈、旅游景点、文化体育场馆等文旅消费场所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加大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5G+VR/AR虚拟购物、5G+直播、5G+智慧商场等场景。发展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结合的智能店铺,构建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的智慧商圈。以大理市泰业广场、时代天街、滇西商务中心等为试点,构建凸显商圈特色的互动体验系统和区域,建设商业信息数据库、客流分析平台、慢行导视系统,推广移动支付、智能导购、智能停车等示范应用。(牵头部门:州商务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数字经济办;责任部门:州通信管理办公室、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州教育体育局,12县市人民政府

支持旅行社推出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智慧化旅游路线与服务。促进文旅产业上云、用数、赋智,运用大数据、直播、虚拟现实等手段,加快打造升级数字博物馆、镜像画作、线上云游、VR游乐园、AI旅游服务、AR游览服务、虚拟现实体验馆、无人酒店等全新文旅产品构建高效、精准的辖内旅游流通管理数据支撑及服务绘制旅游、餐饮、酒店、商超、百货等消费热点地图。丰富和创新数字文旅产品供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平台化拓展,构建政府科学管理、企业现代经营、游客服务便捷的全域旅游智慧系统。推动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发展,文旅产品上线上网。通过移动支付、电子发票、位置大数据、人工智能、旅游管理平台等丰富多元的数字技术与内容,推进旅游购票、食宿、零售、租车、公交、攻略、咨询、投诉等一站式快捷服务。推动智慧语音导览、智慧服务区、智慧自驾线路等服务设施建设。(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通信管理办公室、州商务局、州数字经济办,12县市人民政府

10.打造假日旅游首选地

打造慢餐饮、慢休闲、慢运动、慢阅读、慢创作等慢生活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展农事体验、田园风光、农品采摘、文化体验等旅游新业态。支持举办三月街”“绕三灵”“白族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民族特色节庆文化活动,提供丰富、优质、时尚的文化旅游产品。鼓励各地举办春赏俗、夏不眠、秋望月、冬观雪等四季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数字文旅消费体验活动。开发文创衍生产品,打造推介一批餐饮、购物、娱乐等要素品牌。做强民族节庆文章,引进、整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各民族的文化,通过与科技、艺术等结合,创新推出灯光节、专题旅游线路等新兴活动。(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农业农村局、州数字经济办,12县市人民政府

11.点亮大理之夜潮品牌

打造活力多元、民族风情、古城风貌、时尚休闲的夜间主题特色消费市场将培育壮大夜间消费与“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浓郁民族风情的夜间经济地标和商圈,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书店。重点围绕大理古城、巍山古城等地标建筑,打造夜间经济地标商圈,完善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业态布局,延长营业时间到22:00以后。重点商业街区和重点商圈区域周边,适当延长公交车运营时间,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加密公交车辆运行班次,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保证经营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加强夜间旅游市场监管和安全巡查,切实维护夜游市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牵头部门: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市场监管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公安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应急管理局、州能源局,12县市人民政府

大力发展“夜经济”,分期分批支持大理古城景区、大理密湾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大理市湖滨夜市、漾濞县石门关大峡谷旅游度假区等有条件的区域申报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组织和引导图书馆、书店、影剧院、健身房等文化娱乐场所举办各具特色的经常性夜间文化演出、节日惠民演出、社区居民文体体育赛事和展览活动。引导博物馆、美术馆推出文创商品,打造一站式高品质夜间文旅消费商圈。打造集节庆赛会、文艺表演、非遗展示、群众娱乐、地方土特产、特色工艺品、特色美食等于一体的民间风花雪月大舞台,推出一批网红打卡点和夜经济聚集区。(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教育体育局,12县市人民政府

(三)打造“印象大理”消费品牌

12.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体系

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塑造行动,依托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国家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挖掘文物景区历史内涵,强化地域文化根脉维系,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内涵性、多样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串连大理、巍山、剑川、漾濞等历史文化名城及7个历史文化名镇、15个历史文化名村、130个传统村落,沿南北纵向深耕历史文化主线,打造历史文化资源示范带;围绕环洱海129公里生态廊道、环苍山300公里国家步道、龙首关至龙尾关42公里茶马古道的三道建设工程,依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文旅消费品质提质升级。(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洱海管理局、州林业和草原局、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2县市人民政府

13.加强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开发

打造非遗主题游,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合作开展非遗传承·守护匠心”“我在大理拾遗珠系列活动。举办大理州非遗文化展,提升非遗文化、技艺、表演、艺术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非遗大师(客座教授)的示范带动效应,构建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文创产业发展体系聚集各地非遗传承人,展开创意大赛、非遗论坛、非遗科普等活动,逐步建成国家级、省级非遗文化交流基地。挖掘大理州白族文化、南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潜力,与其他行业融合成特色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依托州非遗中心、州博物馆建立旅游商品开发基地,启动风花雪月系列品牌工程,研发大理特色的风花雪月宴”“小河淌水养生宴等旅游美食系列,定期推出老字号老品牌系列衍生商品。建设大理·依文等一批独具旅游文化特色的创意活动、艺术街区。打造大理好礼旅游商品品牌,加大上关花鲜花系列、下关风扎染系列、苍山雪银饰系列、洱海月木雕系列的旅游商品开发推广。推进文化创意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大理石创意园、银器工艺一条街、扎染体验一条街等项目建设。鼓励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优化演艺、影视、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行业创新发展,引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重点推进南诏王宫、火舞彝乡原生态乡村民俗实景演艺等项目建设。推动大型白剧《榆城圣母》《数西调》、民族音乐剧《阿鹏找金花》等精品走向国家大舞台。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影视产业基地支持本土影视《五朵金花》等经典影视再创作。(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委宣传部、州商务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12县市人民政府

14.深化文化和旅游IP建设

扩大商旅文体融合消费规模,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丰富和深挖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品牌内涵,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利用天龙八部”“五朵金花等打造具有故事性、想象力、体验感、独特识别度的大理文旅IP。加强对文旅IP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授权、加盟、合作等形式,推动各类IP主题形象和元素符号延伸旅游景区、特色小镇、旅游演艺、主题公园、精品酒店、旅游商品。持续推进云南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促成国内顶级流量IP落地,举办大型电竞赛事,扩大大理旅游品牌宣传营销影响力。支持文化、艺术、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推进复合书店、创意设计酒店等新型复合消费业态集聚发展。建设集合文创商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在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艺术小镇、沙溪古镇等区域开展集中展示展演,组织在杨丽萍大剧院、大理床单厂等开展文化创意集市。推动大理好礼文创商品研发项目,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文体场所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加油站便利店销售网络,打造加油站文化和旅游消费专区。(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委宣传部、州市场监管局,12县市人民政府

15.建设一批创意文博园区

加快建设双廊艺术交流中心、大理古城变压工厂、大理华兴1958文创园区、剑川木雕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改造提升周保中、张伯简纪念馆,筹建杨丽坤、金庸等6位大理名人纪念馆和大理石画、木雕、银铜器等3个博物馆,在喜洲杨家大院等地依托非遗建成各类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艺术中心等,将大理打造为艺术之城。推进大理创意经济园区、剑川木雕文化产业园、鹤庆银器文化产业园、大理石创意文化产业园、中国大理石博物馆、白族扎染文化传承基地、中国彝族扎染文化产业园、中国大理国际文化城(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局12县市人民政府)

16.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州内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大瑞、大攀铁路项目建设。沿大滇西旅游环线、省级7条精品自驾旅游重点线路规划打造一批精品自驾旅游线路,配套做好旅游汽车营地、观景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强旅游重点县市、机场车站等区域的旅游咨询点建设,健全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村镇等旅游咨询服务功能。重点规划建设宾川、剑川、鹤庆、祥云等4个重要交通节点的县级游客服务中心。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建立完善位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标识体系,提升旅游景区内部标识系统。提高旅游厕所管理维护水平,实现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达到国内先进地区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应急救援站,完善安全保障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承担道路救援、人员救助、车辆维修、应急抢险、接警处警等任务的应急救援站(点),全面实施安全旅游目的地战略。(牵头部门:州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州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应急管理局,12县市人民政府

17.提升文旅消费产品品质

推进大理古城复兴路申报国家试点步行街,大理喜洲古镇步行街、巍山南诏古街、大理市双廊民族文化街申报省级试点步行街。构筑城市购物商圈+特色购物街区的旅游购物空间布局,主题化打造大理古城、鹤庆新华村、大理机场、高铁站、喜洲古镇、双廊古镇等旅游购物集聚区。加快步行街发展模式创新,建设一批民族特色餐饮美食、白族文化风情、历史故事等主题街区,提升街区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高端精品酒店、半山酒店、特色旅游民宿的建设,重点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品牌特色突出、经营秩序良好的发展格局。做强风花雪月·大理味道美食品牌主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大理农产品、特色菜品、特色小吃,研发一地一风味、一县一桌席经典美食菜品和特色餐饮宴席,打造各具特色的大理菜系。重点扶持大理古城、南五里桥、观音塘、大关邑、大展屯、巍山等美食街区建设和提档升级。筹建大滇西美食城,推出最美味餐桌最火深夜食堂等旅游美食打卡地。(牵头部门:州商务局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市场监管局,12县市人民政府

“乡愁大理”消费体验

塑造国际美丽乡村旅游品牌,开展乡愁大理古韵篇、风情篇、山水篇、美食篇、禅意篇、旅居篇等品牌塑造和系列活动。

18.丰富赏风花雪月,游苍洱风光消费内涵

丰富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生态旅游景观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挖掘风车文化、茶花兰花文化,开发发展风经济、花经济、索道高山配套设施经济、夜间演艺和灯光秀等夜经济,延伸发展景观经济。支持企业通过联合开发、自主研发、供应商合作、渠道商合作、大赛征集等方式打造扎染服饰家居用品、花卉、特色食品饮料等主题旅游产品。重点推出苍山洱海、妙香佛国、生态文化、温泉休疗、水乡花海五大文旅品牌,延伸产业链。(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商务局、州农业农村局,12县市人民政府

19.开发乘高铁速度,览多彩高原消费项目

开发高铁沿线文旅项目,推出高铁旅游系列线路。联合组建大理+”高铁旅游城市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高铁经济构建大理+”省内、国内、国际高铁游项目。积极融入滇中、滇西北旅游廊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打造两小时文化旅游消费圈、少数民族旅游聚集区。设计省外沿线旅游线路产品,强化国内城市间文化旅游合作与交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建设,深度开发历史品鉴、寻根访古、文化体验、军事拓展、红色教育、民俗活动和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打通滇缅国际旅游廊道,接轨国际市场。(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大理站、州地方经济协作发展中心,12县市人民政府

20.打造造生态产品,立文明标杆”消费模式

开发洱海流域田园湿地景观、苍山地质公园等生态旅游产品,创新打造探险旅游、环保科普旅游。充分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温泉等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潜力,深度发展温泉康养旅游、森林草原生态旅游、湿地生态旅游和康养基地等产业,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在清华洞、巍宝山、宝台山、灵宝山等国家森林公园,推进登山步道、休闲绿道、自行车道、汽车自驾营地建设,开发森林旅游、野营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环苍山国家步道,增加攀岩、山地自行车、溯溪、丛林宿营、高原徒步等山地户外运动。加快开发澜沧江流域旅游景点,促进孔雀渡垂钓基地、峡谷飞拉达、无量山樱花谷、云龙太极自然景观的提质升级。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入农业、民宿、康养、文博、教育、田园产业体系,打造农业特色生态圈,建设符合传统审美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新式民居,并引进民宿项目,满足游客居住体验。(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州生态环境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林业和草原局、州卫生健康委、州农业农村局、州教育体育局、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2县市人民政府)

挖掘生态文明先进做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转化为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资源。支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洱海科普教育中心、洱海月湿地﹢洱海生态廊道、洱源县西湖和茈碧湖等地建设生态文明现场教学基地研究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精品课程和洱海保护攻坚克难案例教学,逐步建设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研学旅游教育基地(牵头部门:州生态环境局、州洱海管理局;责任部门:州委宣传部、州教育体育局、州文化和旅游局,12县市人民政府)

21.培育研民族药学,育康旅品牌消费市场

设立大理大学药学大讲堂药学教育基地建立药学旅行示范基地、博物馆、科普中心、研究成果展示馆等实践场所。策划示范性药学旅行精品线路,加强与国内外药学旅行、文化交流、国际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的合作。建设一批具有大理特色、安全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白族医药健康旅游品牌、白族医药产业的养生体验示范区,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与文化旅游、商贸服务、商务论坛、生态发展、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持续引进康旅项目,大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牵头部门:州卫生健康委、州教育体育局;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12县市人民政府)

22.发展民俗瑰宝,品民族风情体验消费

注重扎染、刺绣、制银、彩绘等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发掘民族歌舞表演、大本曲演唱、节庆文化、婚俗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建设民间艺术为特征的少数民族文化聚集区,推出民俗体验风情游产品发展下关沱茶、扎染、银器、刺绣、彩绘制作等体验馆,重走茶马古道,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增加游客互动体验。(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12县市人民政府)

23.增加“寻文化古迹,展南诏风采”消费供给

推进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古迹、古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包装古城和历史文化村落、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龙尾关等历史文化景点,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观光、研学旅游产品。强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建设,建设民族风情文化街区,打造历史文化体验专线,提升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升级民族文化特色产品,推动文艺精品、优秀民族文化出版物等多语种译制支持和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作品国外展览、演绎。加大龙尾关特色小镇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保护,提升改造成为历史文化体验街区。开发马帮体验项目,依托凤阳邑、永平博南古道等茶马古道的自然生态观光资源,设置马帮体验系统的驿站、驿铺,打造马帮主题客栈和马帮营地,完善旅游商品购物、餐饮、住宿、马匹租赁等功能。(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州委宣传部、州发展改革委、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外事办,12县市人民政府)

实施入境旅游消费提升

24.丰富入境旅游消费供给

开发创新入境旅游产品,鼓励开发适应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组织重点境外客源市场的旅行商和媒体考察踩线,设计推出针对境外游客的精品旅游线路。利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契机,争取设立大理机场口岸,布局建设市内免税购物店,将免税购物店打造成为扶持文化和旅游消费精品、展示自主品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投资促进局、州外事办,12县市人民政府)

25.推动入境旅游“引流”合作

组织参与双边或多边旅游展会、旅游推介会、旅游论坛,加强与国际客源市场的互送与合作,吸引南亚东南亚国家来大理召开国际会议和国际论坛。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旅游联盟合作,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与旅游业发达国家建立国际化旅游人力资源培训联盟合作机制。利用区域旅游联盟积极推动旅游企业市场拓展,促进多双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游电商、旅游商品等合作。在A级旅游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提供多语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集中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营业网点),提供外币兑换等银行业金融服务。(牵头部门:州外事办、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地方经济协作发展中心、州委宣传部外宣办;责任部门:州投资促进局、州教育体育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银行大理州中心支行、大理银保监分局,12县市人民政府)

26.加强入境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支持本土旅游企业在国(境)外设立重点客源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入境旅游统一宣介平台(含App、小程序等移动端),拓展境外旅游营销渠道。开展新媒体新技术营销,利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宣传。加强与国际组织、海外专业调查机构、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合作,聚焦境外游客目标群体精准推荐大理旅游信息。面向海外推出“一部手机游云南”英文版和小语种版本大理州专题。加大与客源地供需对接,加强与专业协会对接、入境旅游企业对接,着力推进海外市场营销的请进来工作。(牵头部门:州委宣传部外宣办、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外事办;责任部门:州地方经济协作发展中心、州教育体育局,12县市人民政府)

提高文旅消费便捷程度

27.强化旅游全要素智慧功能

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携程、马蜂窝等平台,逐步将大理州A级以上景区纳入智慧景区建设,开展智慧旅游一体化服务。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使用便捷度,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支持互联网售票、二维码和人脸识别验票。全面推进旅游业一脸通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化,培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型业态。(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数字经济办、州商务局、州税务局,12县市人民政府)

借力一部手机云品荟平台,推动大理旅游产品电商化发展,拓展销售渠道。(牵头部门: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12县市人民政府)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智慧交通体系,以自驾营地、自驾线路、维修服务站、加油站等自驾相关内容为重点,加快一部手机游云南大理州版块建设,为自驾游客提供私人线路定制、保险预订购买、道路救援预订、医护救援预订、维修服务预订等一站式服务。(牵头部门:州交通运输局;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12县市人民政府)

28.便捷旅游交通

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标准化和景区连接专线建设,合理布置旅游租车网络和站点,打造一站式旅游租车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智慧化出行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州内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建设优化省外重点航线,积极开通省内环飞航线。优化旅游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景区直通车,开通由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集中地赴全州各主要景区的客运专线。设计主题游览路线,建立城市快捷租车系统,形成快捷的智能化城市交通服务体系。(牵头部门:州交通运输局、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12县市人民政府)

29.布局文化消费网点

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和标准,合理规划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周边国家元素特色的新型文化消费商圈。打造滇西城市1小时商圈,增强片区商业主体间联动,将大理元素、白族民族文化、南亚东南亚区域文化融入商圈设施改造,增强购物体验感。鼓励引进国内外文化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推动传统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型体育场馆、闲置工业厂区向文化旅游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健康管理和维护中心、养生养老中心等新型载体转变。发挥大理州作为南亚东南亚消费通道集聚作用,强化面向滇西和南亚东南亚的商业贸易功能。(牵头部门: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教育体育局,12县市人民政府)

优化提升文旅消费环境

30.城乡容貌,营造舒心旅游环境

全面打造养生、养心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推动建设宜养大理”“宜游大理”“宜居大理。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对主街道、标志性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改造;对古道沿路民居进行修缮改造,保留传统建筑肌理,提升老城整体形象。以建设美、经营美、传承美三美为重点,围绕乡村红色旅游、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等,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通过项目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展现大理州美丽乡村魅力,融入全域旅游,支持乡村文化振兴。(牵头部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卫生健康委,12县市人民政府)

31.景区生态,营造多样景区环境

针对临近苍山、洱海(包括洱海源头)、澜沧江流域的景区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景区开发以保护生态优先的常态化机制,通过保护生态、丰富物种来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服务供给。创新景区环保宣传,通过垃圾换面包、烟头换电瓶车票、科普讲解引导等方式提高游客环保意识,营造和谐的生态-景区-游客三者关系,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州林业和草原局;责任部门:州生态环境局,12县市人民政府)

32.市场秩序,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建立健全全省旅游诚信信息系统,拓展游客获取旅游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渠道,鼓励第三方机构对旅游监管对象开展信用评价。创新旅游信用应用场景,打造旅游信用示范景区、小镇、街区,推出区域诚信防伪标识”。创新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多部门参与的旅游消费维权投诉处理反馈机制,支持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设立消费纠纷先行赔付基金,推进经营者首问和赔偿支付等维权制度,实现小额消费纠纷快捷处理。加快建立覆盖重点节点的游客购物退货中心,在A级旅游景区、机场和重点高铁站设立游客购物退货服务点,执行30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州市场监管局、州税务局、州交通运输局,12县市人民政府)

加强创新文旅宣传促销

33.加强推广力度,叫响城市品牌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加大对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的报道力度,增加主流频道广告投入。加大与影视媒体的深度合作,开辟风花雪月·自在大理专栏系列,在主流媒体上投放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形象宣传片。加大对大理独特风花雪月资源优势和高原湖滨生态优势的宣传,加深大理休闲、旅游、度假和居住理想之地的印象。(牵头部门:州委宣传部外宣办;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州财政局,12县市人民政府)

34.创新营销模式,展现城市气质

充分发挥线上平台推广作用,依托微信、微视频、抖音以及知名商家等平台,利用便利的地标建筑或商圈开展打卡活动,将大理打造为旅游流量城市。发挥区域名人效应,邀请杨丽萍等大理本地明星为大理代言,投资以大理为拍摄地的电影电视剧,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激发消费热情。积极承接、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和赛事等重大活动,通过借客宣传,借节造势,借会营销,实现经济效益和品牌宣传双丰收。家庭、青年、银发、商务客户群体开展精准营销。(牵头部门:州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商务局、州教育体育局、州财政局,12县市人民政府)

35.扩大宣传范围,擦亮城市名片

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抖音、快手、文旅头条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大理州宣舆一体的融媒体平台;注重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提升营销传播的精准度和辐射面,加强营销推广效果。搭建新媒体直播宣传平台,开展全州开展旅游资源推介,通过发布旅游惠民举措,吸引海内外游客观看;定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大理城市宣传展会,将大理州的特色美食、特色文化、特色优质产品等推向全国各地;加大国际营销,全面提升大理州的文旅对外影响力。(牵头部门:州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商务局、州教育体育局、州财政局,12县市人民政府)

(九)严格落实试点任务指标

36.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确保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圆满完成创建期各项工作任务,各项考量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能负责创建指标体系明确的达标任务(详见附件1):

2022年,实现大理州文化体验度更高:文化娱乐场所数量达85个,博物馆增至19个,拥有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61个、文化活动广场1010块、文艺院团8个、农村文艺队伍5000支以上,文体商旅综合体增至11个,申报创建1个以上国家级、5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发改委、州商务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12县市人民政府

旅游聚集度更高:实现全州4A级以上景区15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6家;4星以上酒店14家、非星高端酒店8家,精品民宿600家以上。(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12县市人民政府

商业活跃度更高:高品质步行街数量达到20条,利用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6宗,面积达110亩。(牵头部门:州商务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部门:州文化和旅游12县市人民政府

消费便捷度更高:24小时书店数量增至2家,文旅消费场所实现5G基站信号基本全覆盖,文体商旅综合体数量达12个,夜间餐饮场所1350家(户),夜间购物场所600家(户),公交线路37条。(牵头部门:州商务局文化和旅游;责任部门:州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12县市人民政府

37.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及收入高质量增长,力争试点升示范

按照本方案要求,切实提升全州文化和旅游消费供给水平,促进消费、提高旅游收入,优化相关统计体系,将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纳入统计范围,力争2022年大理州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6%,旅游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实现试点升示范的发展目标。(牵头部门:州文化和旅游、州商务局;责任部门:州发改委、州市场监督管理局,12县市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州级层面建立党政齐抓、部门统筹、上下联动、动态管理的领导体制,切实推动建立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建立州、县(市)两级联动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统计监测评价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形成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全面抓、全面管、全面建的统筹工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州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单位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年度计划(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和扶持计划)。各县市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建设工作纳入重大事项予以重点推进,加强与文化和旅游消费相适应的产品开发、综合监管、政策协调、公共服务、市场推广、文化和旅游消费统计监测评价等职能,统筹指导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积极探索文旅发改、市场监管、商务、农业农村、交通、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更广泛的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营造适度竞争、促进消费、择优奖励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活力。各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企业要积极做好试点项目策划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按要求报送工作情况和统计数据。

)资金保障

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州级财政统筹一部分、县市自筹一部分的方式广开渠道、多元筹资,保障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经费投入。根据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重点任务实施需要,各有关部门向国家省争取文化和旅游消费补助资金、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艺术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等资金和政策的扶持,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设立与地方财政保障能力、文化和旅游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推进国家文化和消费试点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宣传推广、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和重大节庆文化活动、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等。按照“小资金撬动大项目”思路,启动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大项目,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性的试点企业有条件的县市要根据试点实际分布安排落实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专项保障资金。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和途径,由直接补贴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向补贴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转变。提高对文化和旅游产品研发的扶持和绩效奖励水平,通过以奖代补,对夜间旅游、精品酒店、旅游民宿、半山酒店等新业态产品的建设给予资金补助,激发、提升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惠民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针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综合授信及其他金融服务。加强文化和旅游消费统计资金支持力度,针对数据收集、新业态经济统计分析等环节落实资金保障,确保统计工作高效展开。

)激励措施

州级专项资金对符合试点工作方向的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商务部门对消费新业态、步行街、现代服务业等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市场监管部门对文化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的注册登记按规定给予简化程序。税务部门对参试点工作的企业,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减免。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对参与试点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商户在市场推介、创意转化、投资融资方面予以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积极将实际需要的新增文化和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规划和用地保障。财政金融部门要对参与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的企业,给予融资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鼓励各县市、文旅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旅聚集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浓厚创建氛围,加快消费载体提档升级,打造文旅消费优质品牌。

)人力保障

适应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核心人才、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注重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监督管理,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客座大师等发展壮大大理州民族手工技艺,采取“大师出设计,弟子出产品”的思路,带动就业。吸引一批返乡就业人员,利用返乡入乡人员的“好点子”,讲好大理故事,注入特色、时尚等新元素,做好大理文化和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大理大学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优势,联合各大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复合型干部和人才,在政策研究制定、公共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有效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水平。发挥文化和旅游创新创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培育、引进策划规划、创意设计、经营管理、导游讲解、旅游教研等各类精英人才,优化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结构。着重培育实践型、应用型服务人才,提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逐步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水平。尊重本土人才,定期开展文化和旅游经营管理等项目培训,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培育提高本土人才素养,带动本土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提质升级。

)监督考核

建立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督查督办及考核评价制度,将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县市和涉及的重点行业进行考核,指导重点县市成立文化和旅游消费综合管理机构,有效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把市场认可度作为评价和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的重要依据,优化政策激励方式。每季度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及时查找存在困难和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五、实施步骤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试点时间为2年,分三个阶段推进工作落实。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211月至8月),开展试点工作前期调研,出台全州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20219月至202210月),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逐步实施试点工作,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202211月至12月),按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考核评估体系,总结试点经验,对工作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迎接考核验收。

附件:1.创建指标体系达标任务分解表

    2.大理州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重点企业名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