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 / 规划计划
  • 索引号: 15239372X/2021-00171
  • 发布机构: 大理州审计局

中共大理州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大理州审计局关于印发“十四五”大理州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0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大审委办发202116

各县审计、州局各科室:

“十四五”大理州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州委审计委员会同意,现予以印发,请抓好贯彻落实


                             20211228

    (此件主动公开)

“十四五”大理州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根据《“十四五”云南省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十四五”大理州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大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审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全覆盖的“经济体检”工作,积极推进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大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审计机关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紧扣国家和省州“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提升审计监督层次水平。

——推进审计全覆盖依法加强对审计对象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等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突出有重点的全覆盖,做到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计划数据库,实现审计对象分层分类管理,完善审计全覆盖长效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

——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坚持宏观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深入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动宏观政策有效实施和各项改革开放举措真正落地,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国家治理架构新监督体系相适应的审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创新审计理念和方式方法,加强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科学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采取结合审”“交叉审”“一拖N”等形式,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坚持科技强审,优化审计方式、资源配置,改进技术手段、组织模式,坚守审计监督权力边界,强化绩效审计,着力构建“现场与非现场并行、以非现场为主,时点与非时点并行、以非时点为主”的审计新模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审计整改问题落实清单数据库,做好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督促检查等工作协调机制,增强监督合力。

——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坚持“三立”为标尺,突出政治标准、强化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审计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审计信息化能力、看家本领与新技术新技能,尝试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试点工作,实施职务与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创新审计专业技术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三、工作原则

立足政治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的定位,自觉把审计工作放在全州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更加扎实有效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着眼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当好执政兴国使命的执行者、国家治理的参与者、遵行纪律规矩的监督者、国家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完善审计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

——坚持依法审计强化法治思维和制度意识,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提高专业判断与专业能力,严格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深入揭示和查处有制度不执行、执行有偏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等问题,促进强化制度约束力。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审计发现问题,用好纪律和法律“两把尺子”,客观审慎地作出审计评价和结论。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加大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审计力度,更加关注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分配,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关注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促进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坚持反腐倡廉发挥审计“利剑”作用,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力度,深入揭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纪违法、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促进公权力公正依法廉洁行使,推动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全面辩证看待审计发现问题,客观审慎作出审计评价,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第二部分 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省州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科学确定审计工作的目标、方向和任务,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做好常态化的“经济体检”工作。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促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为目标,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宏观调控决策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揭示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重大政策落实和相关制度完善。

——促进政策落实落地。加强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常态化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六”“六保”任务落实,供给侧改革、“放管服”改革、重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促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和“最后一公里

——促进政策发挥实效。持续关注战略实施、改革深化、风险防范、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等方面,对各级各部门具体细化抓实际落实、实际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开展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促进政令畅通,提高政策执行力

——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密切关注重大政策措施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各领域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抵消等问题,揭示体制机制性障碍和制度漏洞,促进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二、财政审计

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有效落实、财政资金管理及使用绩效不断提升为目标,依法对财政收入、支出和预算绩效进行全面审计监督。

——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重点关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民生资金保障、预算绩效管理、“三大攻坚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建立健全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

——促进财政资金规范运行。持续关注地方政府债务、财政收入质量等环节,重点关注专项债券资金、政策性专项资金、项目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问题,推动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入揭示骗取套取、贪污侵占、损失浪费等重大违纪违法违规问题及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大风险隐患,严肃财经纪律,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

——强化财政预算约束。重点关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执行、一般性支出压减、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资源交易、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规定的落实,严格预算约束,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促进提升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集约化,压减低效无效支出。对本级决算草案每年审计,2023年前,分步骤完成对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

三、民生审计

以促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人民利益为目标,紧紧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积极开展三农医疗、教育、扶贫、就业、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相关审计,促进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涉农审计。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关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每年安排不少于一个重点领域大项目审计,到2025年,完成全州12个县(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五大板块的审计全覆盖。围绕涉农资金,重点揭露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涉农资金绩效、维护涉农资金安全。逐步建立涉农领域审计数据库,探索建立“整合、协同、高效”的涉农领域大数据审计工作平台。                    

——加强社保审计。重点关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和投资运营情况,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推动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关注城市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公租廉租住房后续管理情况,促进提高民生保障效果。围绕促进“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加大就业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力度,促进稳就业。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审计,重点关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关资金和物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相关项目建设推进及效益情况,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物资接收、使用情况,保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恢复重建等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教科文审计。组织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审计,开展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计,跟踪普通高中教育建设经费投入使用情况,适时开展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审计,探索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审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对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创新引导、科技人才和平台等五类科技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推动科技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展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审计,对档案、社科、文史等单位在2025年前有计划轮审一遍。

——加强医疗卫生审计。主动适应群众健康需求,围绕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医疗收费、医保报销、财政补助、药品供应保障等体制性、机制性制度政策措施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全方位反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审查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数量、实施效果,促进服务项目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项目绩效。组织爱国卫生运动7个专项行动”落实情况审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四、经济责任审计

以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紧紧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机制,不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规范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加强计划管理,努力提高审计效能。科学制定审计计划,积极创新管理方式,统筹整合审计项目和组织方式,集结优势兵力,12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全州公检法系统和州属重点企业、重点学校、重点医院主要领导干部轮审一遍,积极推进审计全覆盖。同时梳理分析在重大决策、资产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采取“一对多”的方式集中征求意见,达到以审促整改、以审促防范、以审促规范的审计目标。

——制定警示清单,积极服务党管干部。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对以前年度审计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及医院等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发现的问题,按照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以及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出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警示清单》作为任前告之主要内容,警示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有关经济活动中应当防范的各种风险,起到举一反三、规范管理的效果。

——完善机制制度,用好“两把尺子”。着力加强纪法衔接、法法贯通,主动用好纪律和法律“两把尺子”。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和审计结果共享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协调配合,促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考核、任免、奖惩中的充分运用,为党管干部提供重要参考。

五、投资审计

以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投资审计转型发展,依法加强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统筹开展重大投资领域和重大建设项目专项审计调查、跟踪审计、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促进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绩效。

——加大对重大公共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组织对城市品位提升、洱海保护治理和“两新一重”项目等重大公共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竣工决算审计,积极探索开展“新基建”项目审计,加强“PPP”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聚焦公路、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每年开展审计项目不少于10项,审计重点关注前期规划、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建设管理、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重要环节,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组织对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加强与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环保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州、县两级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围绕大理“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每年开展审计项目不少于10项,重点揭示规划编制不科学,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实施主体不明确,规划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土地、资金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推动重大公共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六、企业审计

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为目标,深入揭示企业生产运营中存在的重大制度漏洞、重大风险隐患和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重大经济决策部署持续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检查国有企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国家重大产业政策、防范化解重大经营风险等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深入分析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堵点难点,畅通政策传导机制,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对州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财务真实合法效益情况、重大经济决策职责履行情况、企业领导人员落实廉政责任制和执行廉洁从业规定情况,深入揭示现代企业制度缺失,内部管控失灵,经营业绩注水、重大经营风险等问题,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七、资源环境审计

以守住绿水青山为目标,围绕精准、科学、依法治理要求,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增强集约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动美丽大理建设。

——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审计。以促进洱海治理成效为目标,加强对洱海保护治理项目和资金审计,重点关注财政投入大、社会影响广、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重点揭示项目推进缓慢、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项目效益不明显以及重大损失浪费、重大违法违纪等问题,促进洱海治理“十四五”规划有效实施。

——持续开展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审计。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森林资源、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加强土地、矿产、水、森林等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审计,揭露和查处自然资源无序开发、低效利用、破坏浪费等重大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持续开展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审计。加强大气、土壤、重金属、固体废弃物、“两污”治理等污染防治情况审计,围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草原、农田、水域生态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加强森林、湿地、草原、水生态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情况审计,深入揭示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重大污染环境,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促进落实环保制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体系。出台相关审计办法、审计规范、操作指南及评价指标体系,到2025年,建立起较为规范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由审计、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林业、能源等部门(单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审计联动工作机制。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改进方法,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全局性、宏观性和建设性,推动审计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政治建设

把政治机关建设摆在审计机关建设的首位。

——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工作主题,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对审计重大工作的统筹谋划、协调落实的职能作用。

——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久之计和固本之策,聚焦“五个基本建设”,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积极推进“智慧党建”,加强审计一线党建工作,实现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带头过“紧日子”节俭办事,驰而不息地防范“四风”反弹和回潮强化党内监督,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强化自我监督,开展常态化的内部巡察和工作巡检。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四严禁”要求和“八不准”纪律,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全方位、全过程防范审计廉政风险。   

二、加强审计管理

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始终保持审计活力,努力提升审计能力,着力提高审计效率,不断激发审计创造力,夯实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基础。

——强化审计工作统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的科学计划管理机制,明确审计对象的审计时间表、路线图。注重横向协作和过程协调,积极运用整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加强财政、民生、经济责任、资源环境等各审计领域的统筹融合力度。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审计系统内部与外部、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审计资源,集中力量加强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加强计划衔接、业务指导、成果共享。

——加强审计整改。健全完善审计整改责任体系,全面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审计整改、督查、约谈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全面督促问题整改。加强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开,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结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核查力度,推动社会审计提升执业质量。

——加强和改进审计宣传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讲好审计故事、传递审计声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准确把握审计宣传的方向性和导向性,健全与新时代审计工作相适应的目标任务分解、媒体互动交流、审计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等制度机制,共建共享审计宣传资源库。畅通渠道、培养骨干、壮大审计宣传品牌,积极引入融媒体技术创新宣传形式,推动形成审计宣传大格局。

——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坚持立足实践、指导实践,对新形势下全覆盖”“两统筹”“新基建”“大数据”等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用理论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引领和推动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围绕专项重点研究任务,创新方式,全面提高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挖掘、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研究功底的审计理论研究骨干队伍。

三、加强队伍建设

把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干部队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着力建强领导班子。领导班子要带头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识大体,善于把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出思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集体决策,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公信力。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头雁效应”,带领广大审计干部共同开创审计事业发展的新时代。改进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管理,以“一把手”建设为重点协助选好配强班子。

——着力激励担当作为。创新审计专业技术评价机制,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激发审计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完善审计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审计干部选任到重要岗位。积极探索推进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改革,实施好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科学合理使用职级职数,优化队伍结构、畅通晋升渠道。加强人文关怀,及时帮扶困难干部职工,凝聚队伍、凝聚人心。

——着力提高专业能力。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审计干部继续教育和分类、分层级、分岗位培训制度,科学制定审计职业教育规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审计实务和审计案例培训班,促进提高专业化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计划5年时间使州县审计机关人员审计及相关专业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比例达到60%以上,同时争取45岁以下审计干部均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

四、加强审计法治建设

以保障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为目标,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约监督审计权力运行,打造法治审计机关,确保依法审计、文明审计。

——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对审计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完善,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项目现场管理,防范审计质量风险。

——优化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固化审计执法的职权、流程、机构、岗位和责任,形成审计计划、实施、审理、报告等各环节既相互制约又协调有序的审计权力运行机制。创新复核审理方式,优化复核审理流程,分环节、分层级落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对发现的重大审计质量问题,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改进完善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增强审计机关创优意识、精品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

——强化法治教育。认真做好“八五”普法规划,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勤、学法档案、学法情况通报等制度。将审计执法与普法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审计工作中,采取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以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认真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适时开展审计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调研,及时掌握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

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以大数据审计为突破口,稳妥推进金审三期云南建设项目,推动审计业务与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

——完善数字化审计管理模式。依托金审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在审计计划管理、审计协同办公、移动审计支撑、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本控制、审计资源管理等运用层面进行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审计机关管理、审计业务管理、审计项目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2022年,全州审计机关全面推广数字化审计管理模式;2023年,初步形成一套符合大理审计实际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构建全覆盖审计组织模式。构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全覆盖审计组织模式,充分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各行业领域审计的全覆盖。2021年,探索审计项目计划选定依托于数据先行和数据分析结果;2022年,全面推广以全覆盖审计为目标的项目组织模式;2024年,初步构建全州一体化的审计全覆盖项目组织体系。

——提升审计数据全面归集力度。建立健全审计所需电子数据定期报送机制,完善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强化行业数据库建设,推进各类电子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为加强动态、全过程审计监督提供数据基础。2021年,推动实现对全州经济社会各类主要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全面归集;2022年,实现审计所需电子数据的定期全面归集和定期更新。

——构建大数据综合分析模式。坚持并完善“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逐步构建一套融合、协同、高效的大数据审计综合分析体系。2021年,探索推广以财政、社保、预算执行单位、自然资源资产等为主要领域的大数据综合分析;2023年,探索各行业领域的大数据综合分析协同作业;2025年,实现所有审计业务域的跨行业综合分析和协同作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