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试点领域信息 / 公共文化服务
  • 索引号: 522111846/2021-00136
  • 发布机构: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五子登科”大理州全力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大理州被原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年来,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人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彰显、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走出了“五子登科”特色之路。

国际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族绕三灵 杨士斌 摄

制度保障“定盘子”。层层压实属地责任,州县分别成立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大理国家级文化和生态保护实验区年度实施方案相关建设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并于2021年1月,颁布实施《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验区建设和非遗保护有章可循、科学规范,政府主导效能显著。目前,全州有四级非遗项目71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位列云南省第一;有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12人,数量位居云南省前列。建成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木雕、白族扎染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馆、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点)、非遗工坊(传承作坊)、非遗+旅游示范点、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等非遗保护利用设施265个。

非遗进校园——大理东门完小

加大投入“金池子”。自保护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保护区共获得中央扶助经费7648万元,其中保护实验区专项经费4344万元,主要用于传习所建设、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和整体宣传保护工作。在地方配套资金方面,十年间,州县共投入保护区配套建设资金6800多万元。各县市因地制宜打造非遗活动场地、活动中心为传承活动创造条件,州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云龙县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云龙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南涧县投入3500万元建成南涧跳菜传承中心。资金投入和阵地建设为各类非遗活动创造了广阔的舞台,据统计,全州现已成立13个非遗保护机构,有注册志愿者600多人,每个县(市)都有固定的志愿者队伍,年内各类非遗展演和送戏下乡活动达到1000场以上,基本上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活动。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数字赋能“活路子”。全州各县(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资料档案,完成了4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工作和26项省级非遗项目和200多名国家级、省、州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视频资料拍摄。同步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大本曲、吹吹腔、白剧、剑川白曲等项目的专项数据采集。建成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博物馆、大理州非遗数字博物馆,2019年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据库建成上线,全州12县(市)均设有独立的管理员账号录入传送资料,生成各县的数据库云端保存。大理州博物馆建成的数字化展厅对大理非遗进行了专门的宣传展示。“大理文旅”“大理非遗”“大理电视台”等主流社交媒体大量推送大理非遗相关资讯,有效促进了大理非遗的信息传播。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与中国版本图书馆合作对以大理甲马文化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代表的大理非遗古籍文献、乐谱、手稿、图片、雕版、拓片等版本全面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数字资源,促进遗产保护与资源共享。

非遗技艺培训班

文旅融合“结对子”。在保护传承中,强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宣传推介会、非遗展会,宣传展示大理非遗,白族扎染、银器、布扎、刺绣等文创产品深受青睐。与依文集团合作的北京“深山集市——风花雪月”大理专场和伦敦“绣梦中国·风花雪月”依文·大理时装发布会、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北京恭王府展等展示推广活动亮点频现。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非遗歌舞乐展演、非遗购物节等系列宣传活动,依托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大理州融媒体中心的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大理非遗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依文北京侨福芳草地“深山集市”大理专场

产业发展“挣票子”。积极探索非遗+发展路子,以白族扎染、鹤庆银器、剑川木雕、刺绣等传统工艺项目为切入点,以手艺精湛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扶贫带头人,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创企业等融入大理非遗传承保护,研发具有特色的大理非遗文化产品,支持和引进互联网商业平台,培育新兴文化产业。鹤庆银器艺术小镇、剑川木雕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带动项目,“李小白”手工银壶、“璞真”“蓝续”扎染、剑川黑陶等成为大理知名的非遗品牌。鹤庆银器、剑川木雕带动当地4万多白族群众脱贫致富。将非遗体验点融入到旅游线路中,全省公布的10条非遗旅游线路,大理涉及其中5条。建设了10处非遗旅游示范点,带动示范点及周边村镇的经济发展,涌现了三月街民族节、剑川石宝山歌会、弥渡花灯艺术节等非遗节事旅游,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彝族跳菜、彝族打歌等非遗项目进景区发展而来的休闲体验游。依托各类传统工艺站,分别在剑川、大理、鹤庆三个基地举办了传承人对话会,积极与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英国哈勒姆大学等合作,在技术改良、文创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鹤庆银器年产值百亿元,剑川木雕年产值2亿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实现了市场化、经济化、特色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