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 索引号: 152397787/2022-00059
  • 发布机构: 大理州乡村振兴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关于对州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3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8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大理白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

关于对州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3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周云婷委员:

您在州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所提的《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141361号)已转由我局办理。我局高度重视,将该提案的办理落实工作作常态化年度重点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安排部署和专题研究,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带领相关科室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提案中的意见建议转化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您所提的六项意见建议,对我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商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生态环境局等协办单位后,现将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利益联结,全力推进产业振兴

不断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抱团发展。通过成立合作社、农户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将自身的收入利益与集体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一是产业帮扶覆盖机制得到落实。围绕“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印发实施《大理州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大办发〔202128号)。截至第一季度末,全州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101714390735人,产业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双绑”64698249100人,双绑63.6%,参与带动脱贫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共1791个,其中龙头企业211个、其他企业241个、合作社1163个、家庭农场182个、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17个;有产业发展条件的三类人员986234369人,产业带动和主体带动978034147人,覆盖率99.2%双绑”670422999人,双绑68.5%,参与带动三类人员的新型经营主体共1433个,其中龙头企业233个、其他企业202个、合作社894个、家庭农场155个、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12

二是建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全州建成烟草、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高山生态茶、蚕桑、花卉等特色经作基地1403万亩;建成存栏生猪243.4万头、奶牛7.3万头、肉牛87.1万头、肉羊152万只、家禽1933万羽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永平、云龙、漾濞三县成为百万亩以上核桃产业大县,宾川县建成3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弥渡、祥云、宾川三县成为云南省主要的蔬菜外销和出口基地。宾川县、永平县、漾濞县弥渡县、巍山县先后被列为“一县一业”示范县,巍山县大仓镇、洱源县邓川镇、弥渡县新街镇、宾川县宾居镇相继申报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州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80户,其中国家级7户、省级101户、州级172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39户(1-5亿元33户、5-10亿元4户、10亿元以上2户),2000万元以上企业147户;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6422个,其中州级以上示范社420个;家庭农场10806个,其中州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43个。

四是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州合作共建涉农院士工作站4个、涉农专家工作站9个。水稻、玉米、马铃薯等1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凤稻30号等24个品种和紫花苜蓿控氮减磷种植技术等17项技术分别入选全省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全州有22人获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表彰,52项科技成果及个人受省政府表彰,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格局不断完善。

五是产业资金投入比例不断加大。2022年,全州计划投入产业帮扶资金9.87亿元,占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的62.4%,实施产业项目222个,目前已开工156个,已完工11个。

二、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人才振兴

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全方位培养乡村振兴所需各类人才。通过“乡情感召”“政策牵引”等措施,回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就业,打造“大理乡贤”“土专家”“田秀才”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全力打造“人才引擎”,不断强化“领头雁”将就,带领群众齐心聚力谋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优化项目选人才。针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急需人才少、紧缺人才不足的实际,面向一本以上高等院校毕业生,组织开展“考核招聘”。针对基层人才发展需求实际,组织开展“考试招聘”,其中70%以上岗位招聘到乡镇基层工作。不断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力度,年内招聘特岗教师222人。为基层服务单位选拔急需人才,坚持“三支一扶”计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基层乡镇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从2018年始,大理州共招募工作“三支一扶”132人,通过笔试、面试、资格复审、体检各环节的选拔,选派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社保),为乡村一线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大理州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单位人员紧缺问题。

二是多措并举育人才。认真做好入选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技能名匠专项16名人才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加大苍洱人才“霞光计划”青年技能人才专项30名人才的培养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向省厅推荐5人作为“省贴”人选,全州新增高技能人才5089名,其中有395名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证书。突出对口研修,实施定向培训,积极推荐21名来自教育、农业、医疗、卫生的基层优秀人才作为省级对口培养对象,分别到云南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全脱产专业研修,选派37名来自农业、文化、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基层优秀人才作为州级对口培养对象,到对口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脱产专业研修。突出技能帮带,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启动实施2021年“白州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组成技能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送技能、送培训、送服务,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全州12县市组织95名专家深入基层,为全州72个村委会开展了白族扎染、木雕、石雕、银器制作、刺绣、种养殖等80期培训。深入实施“劳务品牌+技能提升”行动,去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补贴性培训近6万人次,基层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打造平台活人才。结合基层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加强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设管理,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去年有“巍山县人民医院周泽平专家工作站”等5个工作站挂牌运行,涵盖卫生、生物、农业、林业等多个行业,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为基层科研自主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持续有力的智力支撑。充分发挥好创业人才“以点带面”作用,大力推进创业园区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州建成省级创业园区9个、州级创业园区9个、县级创业平台21个,打造了以朱红青祥云泰兴特色农业科技创业园为代表的返乡创业人才典型。积极探索以人才提升技能、以技能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加大推进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创业园区建设。

四是提升服务聚人才。认真落实人事人才政策,深入做好人事调配、职称评审、薪酬待遇等系列工作。积极做好州委联系专家服务管理工作,定期开展走访交流、定期听取意见建议、定期组织上门服务、定期组织健康体检,进一步完善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按照发展所需、基层所难、人才所盼,立足人才服务短板弱项,实行多部门联动,在人才入职评聘、创新创业、住房保障、生活待遇、户籍管理、医疗保障、家属安置、子女入学、交通服务、旅游服务及休假疗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质量,鼓励各类人才投身基层、谋事创业、建功立业。注重发挥柔性引才重要作用,按照“人才+项目”的工作思路,正组织开展柔性引才工作实施办法修改完善工作,鼓励各类用人主体以项目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大引才引智力度。积极抢抓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建设信创产业园区和数字经济园区的机遇,加快推进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一站式”“全流程”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服务实现新提升。

三、加强原乡文化艺术拓展,全力推进文化振兴

发挥大理原乡文化的魅力,拓展乡村文化旅游空间,利用乡村、城镇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培育摄影旅游、影视旅游、采风旅游、写生旅游等文旅形态,促进乡村文化交流。建设一批特色突出、服务完善的艺术村落,吸引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谱写乡村振兴华章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提供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一是建设乡村文化旅游设施。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加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力度。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是推进特色旅游村与旅游名村建设。以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抓手,按照“遵循乡村原理,突出乡村特色,挖掘乡土味道,记住美丽乡愁”的标准,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附加功能,推动乡村旅游兴旺发展,加快具备大理特征的特色旅游村打造。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推进古生村、才村、云南驿村、诺邓村、东莲花村等省级旅游名村建设,重点推动民族工艺、乡村休闲文化、民俗文化体验、传统节庆产业的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的“沉浸式体验”,实现乡村旅游消费的规模扩容与满意度提升。

三是加大乡村非遗传承保护力度。稳步推进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每年争取中央补助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开展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有经费保障。加大对非遗资源的调查研究,进行扎实做好濒危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着力加大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田野调查。积极动员和选派非遗传承人群参加各类研修研习培训,通过“培训一人,带动一片”,提升传承人群传承能力和传承后劲。充分发挥传承基地和代表性传承人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每年开展各类传习活动,提升传承人群的自我创新和发展能力。继续建立和完善非遗工坊,助力脱贫攻坚;助推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加大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保护传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加大对民歌、白剧、白曲、打歌、跳菜、花灯、大本曲、吹吹腔等民族文化的挖掘。注重与传统村落保护、旅游发展、公共文化体系的融合,提升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剑川石宝山歌会、弥渡花灯艺术节、巍山小吃节、火把节白族古龙船赛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培育民俗文化特色产业。

五是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围绕大理田园资源、乡村文化和农业特色,走农旅结合、文旅互动、三产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加快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培育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特色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

四、坚守绿水青山,全力推进生态振兴

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以生态文化培育为基础增进乡风文明,以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推动取得治理实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年度农村环境整治中央项目储备库入库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纳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管理库。目前宾川县州城镇整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大理市西洱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永平县杉阳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小湾电站库区云龙漕涧镇片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6个项目已进入中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库,入库资金为2.46亿元。漾濞县光明村(194.88万元)和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张厂村(450.1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剑川县沙沟尖和柳营村(200万元)“四水收集”等3个项目已得到2021年省级财政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持844.98万元。着力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督查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将村庄卫生保洁、污水收集治理等村庄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民自治,建立符合各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环境整治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确保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彻底解决县域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为总目标,按“一统领、两主线、三加强,四重点、五结合”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组织全州12县市人民政府扎实开展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排查工作,目前全州12县市均完成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州级专家技术审查,现已全部通过县(市)人民政府审定并正式印发实施。编制实施了《大理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大理州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截止20224底,全州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8%,其中:大理市91.18%、洱源县66.67%、祥云县29.55%、弥渡县32.41%、南涧县26.25%、鹤庆县22.81%、漾濞县26.15%、宾川县34.44%、巍山县30%、永平县32%、云龙县31.03%、剑川县26.97%;洱海流域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州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率得到有效管控。不断完善环洱海截污治污体系,流域现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5座,总日处理能力达到23.75万吨;农户污水收集化粪池12万口,其中涉及农村13.7万户;初步构建了覆盖全流域“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三是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研究制定了《大理州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方案》(大环发〔202017号),以县域为单位开展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完成了全州10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1087个行政村(社区)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通过县(市)初审和州生态环境局、州水务局、州农业农村局复审,全州辖区内无农村黑臭水体。

四是多渠道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本底减排、末端消纳”的治理思路,持续实施“三禁四推”工作,加快构建集“截”“蓄”“净”“用”“排”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末端拦截消纳体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不断扩大绿色有机种植面积,不断健全完善面源污染治理的规范、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快大理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先行先试,着力推进全流域绿色有机化发展。编制了《云南省洱海流域(大理市)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取得州级审查意见,目前大理市已被列入为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批准的全国26个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示范区试点县之一。同时,洱海流域(大理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已争取到2021年省级立项并支持资金1000万元。制定印发了《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工作方案》,深入推进洱海流域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流域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助力重点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五、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全力推进组织振兴

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落实“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机制,持续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一是全力建设“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区”。围绕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推动大理洱海海西片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以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建设“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区”,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取得进步。研究出台贯彻落实《云南省“十四五”期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的若干措施暨2022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从理论武装、组织建设、干部人才支持、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细化,确保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是深入推进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持续巩固乡村党组织换届成果,411日至17日,组建12个调研组,一对一到县市开展乡镇、村(社区)换届“回头看”专题调研,覆盖全州112个乡镇(街道),涉及382个村(社区),摸排出66个廉政风险高、治理难度大、容易出现矛盾问题和换届时一次性选举不成功的村(社区)并逐一建立台账,实行分类管理。督促推动县级领导班子对所有乡镇、村开展回访调研,6月底前实现全覆盖。年内计划分2期对换届后新进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分2期对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示范培训。

三是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深入开展调研,对照省级工作要求,对各县市可整合岗位、资金、计划整合等情况进行摸底,州级每年新增投入687万元,用于村(社区)干部岗位补助、鼓励村(社区)干部以灵活就业人员形式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助、村(社区)干部购买意外伤害险补助,村(社区)干部“一定三有”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四是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发挥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作用发挥的通知》,推行驻村情况“月报制”,驻村情况由所驻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双签字”,州、县(市)通过实地走访、视频抽查等方式,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岗在位、作用发挥情况督促。细化重点责任清单,落实经费保障和管理激励措施,州级开展3批次调研督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县市抓好整改,推动驻村工作队员在岗在位、发挥作用。

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期间,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云南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实施“六个精准”,推进“五个一批”,抓实“顶干行动”、“挂牌作战”,举全州之力攻克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州1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42.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9万人“挪穷窝”、“斩穷根”,困扰大理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到乡村振兴。但大理州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地震、大型山洪泥石流、地质滑坡等灾害易发多发,产业小、散、弱,龙头企业小、知名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核桃、生猪等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受疫情影响外出就业压力增大,部分群众收入水平下降;部分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加之受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困难多,难度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州各级各部门将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紧紧围绕“两城一区、三个走在前”的战略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以“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我为群众算笔账”活动、“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联系群众制度为抓手,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以一以贯之的定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衷心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热忱欢迎您今后继续监督、关注我们的工作!

大理州乡村振兴局

2022711

(联系人:汤泽   联系电话:0872-231955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