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 / 预决算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索引号: 15239321M/2023-00021
  • 发布机构: 大理州财政局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7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监督索引号53290003000010000

州十五届人大三次

会议文件(十六)

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22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大理白族自治州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大理州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州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执行州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认真落实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分析经济形势,强化财税政策引领,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2022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9,535万元,按财政部统一口径,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3.6%,自然口径下降28.5%(详见图示1。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29,528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长13.3%(详见图示2。财政收支完成州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增幅目标。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9,535万元,返还性收入114,39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302,13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94,646万元,调入资金75,894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20,89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936万元,其他调入51,06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48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21,244万元(新增一般债券15,000万元,再融资债券304,500万元,外债转贷收入1,744万元),上年结转916,005万元,收入总计5,157,33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29,52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0,391万元,调出资金211,630万元,补充预算周转金-67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09,738万元,年终结转897,82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8,901万元,支出总计5,157,338万元。收支平衡(详见图示5

州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759万元,同口径增长8%,自然口径下降44.2%(详见图示3。州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9,595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长15.5%(详见图示4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759万元,返还性收入114,39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302,13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94,64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47,103万元,调入资金12,19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902万元,其他调入9,293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0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21,244万元(新增一般债券15,000万元,再融资债券304,500万元,外债转贷收入1,744万元),上年结转62,226万元,收入总计3,888,7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9,59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0,391万元,税收返还县市73,142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县市2,084,24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县市583,557万元,债务转贷支出262,364万元(再融资债券260,620万元,外债转贷1,74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7,279万元,调出资金16,388万元,年终结转104,73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000万元,支出总计3,888,700万元。收支平衡(详见图示6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全州和州本级自然口径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241日起执行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全州和州本级分别完成退税78.9亿元、21.82亿元,导致全州和州本级收入分别减收38.07亿元、11.04亿元。二是全州和州本级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和省为弥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对地方财力的影响,相应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同时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漾濞6.4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一次性补助资金。

省对州转移支付情况:全州争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转移支付3,011,173万元,较上年增加458,512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返还性收入114,395万元,与上年持平;一般性转移支付2,302,132万元,较上年增加504,671万元,同比增长28.1%;专项转移支付594,646万元,较上年减少46,159万元,同比下降7.2%(详见图示7

州对县市转移支付情况:州对县市转移支付2,740,947万元,较上年增加269,533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税收返还73,142万元,较上年减少1,417万元,同比下降1.9%;一般性转移支付2,084,248万元,较上年增加348,123万元,同比增长20.1%;专项转移支付583,557万元,较上年减少77,173万元,同比下降11.7%(详见图示7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7,895万元,为预算332,000万元的47.6%,较上年决算数下降48.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68,351万元,为预算609,467万元的191.7%,较上年决算数下降12.1%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7,89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6,231万元,调入资金211,630万元,上年结转50,79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914,6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843,800万元,再融资债券70,800万元),收入总计1,371,15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68,351万元,调出资金20,89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07,600万元,年终结转74,305万元,支出总计1,371,154万元。收支平衡。

州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534万元,为预算23,500万元的53.3%,较上年决算数增长12.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7,291万元,为预算124,000万元的159.1%,较上年决算数增长11.3%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53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6,231万元,调入资金16,38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914,6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843,800万元,再融资债券70,800万元),上年结转3,536万元,收入总计983,28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7,291万元,补助下级支出43,395万元,债务转贷支出738,9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668,100万元,再融资债券70,800万元),年终结转3,703万元,支出总计983,289万元。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全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影响土地出让成交量大幅下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仅完成13.98亿元,比上年减少14.97亿元,下降51.7%。二是全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省转贷我州的新增专项债券资金较上年减少22.83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317万元,为预算7,297万元的114%,较上年决算数增长74.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89万元,为预算4,936万元的36.2%,较上年决算数下降17.2%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317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92万元,上年结转1,501万元,收入总计10,11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89万元,调出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936万元,年终结转4,385万元,支出总计10,110万元。收支平衡。

州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153万元,为预算3,962万元的155.3%,较上年决算数增长110.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1万元,为预算1,225万元的17.2%,较上年决算数下降85.9%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153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92万元,上年结转663万元,收入总计7,10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1万元,转移支付支出292万元,调出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902万元,年终结转3,703万元,支出总计7,108万元。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全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未完成年初预算的原因是,县级财力困难导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较年初预算减少569万元;加之州县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持续下滑,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大幅减少,收支同减,致使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较年初预算减少2,592万元。二是州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未完成年初预算的原因是,少部分企业于年末缴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707万元,其中3,703万元作为结余资金结转下年,无法形成实际支出,导致州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无法完成年初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州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37,948万元,为预算1,136,672万元的100.1%,较上年决算数增长0.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30,661万元,为预算1,070,502万元的96.3%,较上年决算数增长2.3%。年末滚存结余1,487,113万元。

州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47,417万元,为预算550,869万元的99.4%,较上年决算数增长0.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68,398万元,为预算504,939万元的92.8%,较上年决算数减少1%。年末滚存结余787,358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全州和州本级支出未完成年初预算的主要原因是,因2022年度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上级清算工作未结束,导致全州和州本级支出未完成预算。

上述预算执行情况详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相关数据为执行数。待省级批复决算后,数据若有变化,届时再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直达资金。中央和省共下达大理州直达资金1,378,54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直达资金1,371,510万元,参照直达资金7,038万元。分级次看,省下达州级110,463万元,下达县市级1,268,085万元。

2.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目前,省财政厅尚未下达我州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因此本次不对政府债务限额进行调整。待省财政厅下达后,我们将结合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及政府债务余额变动情况,及时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

3.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全州政府债务余额6,431,002万元(一般债务1,926,511万元,专项债务4,504,491万元),较2021年的5,614,319万元增加816,683万元。其中州本级政府债务余额982,763万元(一般债务320,763万元,专项债务662,000万元),较2021年的795,460万元增加187,303万元。

4.州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州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初余额30,007万元,年内动用21,000万元,按规定将清理收回的州本级预算单位2021年度未列支结余结转资金4,271万元和年末净结余17,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末余额为30,278万元。

5.预算调整。根据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年内共提请预算调整两次,分别是830日提请州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大理州2022年州本级财政专项预算调整方案;1226日提请州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大理州2022年州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均获批准。

6.州本级预备费。州本级预算安排预备费4,600万元,年内动支4,40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项目:州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经费2,300万元,州卫生健康委方舱医院凤仪院区项目建设经费1,000万元,州减灾备灾中心救灾物资储备资金600万元,祥云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经费500万元。剩余资金全部增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州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认真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紧紧围绕州委决策部署,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克服财政经济下行压力,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力保障全州重大发展战略,财政改革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1.夯实财源建设基础,全力打造发展财政

着力强化财政要素保障。全面落实“产业项目攻坚年”行动计划,预算安排产业发展引导专项5.76亿元,争取到位省级制造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5,264万元,全力支持工业经济、畜牧乳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提质发展准确把握稳经济政策靠前实施的有利机遇,大力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累计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84.38亿元,一般债券资金1.5亿元,中央和省基建预算内投资18.4亿元。凝聚合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安排祥云集中建园专项债券资金18.6亿元,支持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绿色铝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统筹投入科技资金6,585万元,重点支持科技研发、创新创造和科研院所建设。下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87万元,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有机结合。安排州级资金5,000万元,服务保障“数字大理”建设。统筹安排资金1.05亿元,推进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协调发展,助力旅游业应对疫情,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下达A级旅游景区门票减免补贴4,499万元,提振群众出游意愿,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全力推动综合交通网建设。筹措财政及债券资金30.15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全力支持县域高速能通全通。筹集4.25亿元启动大理火车站提升改造和大理铁路枢纽工程。下达5,150万元支持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及航线恢复。用活政策工具撬动金融资本争取省政府同意设立总规模为20.01亿元的云南省大理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落地后将有效缓解大理州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与腾讯金融微普惠、纳斯达克(中国)金融中心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州筹融资工作开辟新路径。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大理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2.紧盯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打造服务财政

精准释放政策红利有效落实中央和省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州累计退税78.9亿元,惠及企业2,504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以及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政策,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费缴费负担3.12亿元。落实国有经营性房屋房租阶段性减免政策,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1,925万元,惠及企业1,903户。全力支持商贸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下达促进商贸经济和招商引资发展专项资金1.18亿元,抓实促消费、稳外贸、引外资等工作。安排400万元用于“彩云大理消费劵”发放,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大理、祥云等6县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获批数量居全省第一,到位资金6,000万元。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协助云南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交所上市辅导备案和申报;指导大理金明动物药业、云龙铂翠贵金属成功在云南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填补了州内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空白。大理州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累计252家企业完成注册。出台《大理州重大项目融资培育工作方案》,筹办2022年市场化融资项目对接会,推介重点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银行机构累计支持重点企业和项目82个、授信496.31亿元,发放贷款99亿元。

3.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全力打造民生财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财政公共性、公平性和可及性,2022年全州民生支出占比达75.2%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保持过渡期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累计下达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68亿元。以“我为群众算笔账”活动为抓手,高质量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完成问题整改4.82亿元。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91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18亿元,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着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大理国家粮食储备库整体搬迁获专项债券资金2亿元。争取国际农发基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省级配套资金2,396万元。坚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67亿元,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安排失业保险支出9,781万元,支持稳岗扩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35亿元,配套贴息资金1.42亿元,扶持6,714人创业,带动19,712人就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累计下达资金3.7亿元,有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79元提高到84元。下达2.28亿元支持补齐公共卫生事业“短板”,提升州、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下达资金1.27亿元,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和中医药事业传承等工作。保持教育体育支出强度。统筹投入14.81亿元,全面落实教师和学生补助政策,切实保障学前教育、城乡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下达资金2,221万元,支持“三馆一站”向社会免费开放。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继续落实社保提标扩面和优惠政策,连续18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6年调整提高工伤职工和供养亲属待遇。下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7.44亿元,兜牢兜实社会救助网。下达资金5,563万元,推进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启动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补助606万元,惠及35.37万人次。下达残疾人基本生活服务保障资金2,108万元,重点支持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建设。下达资金3.29亿元,确保优抚对象、义务兵和消防员待遇有效落实。

4.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生态财政

扛牢洱海保护政治责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累计投入洱海保护治理资金39.47亿元。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项目清单,可获中央财政20亿元资金支持,目前已下达14亿元。研究制定大理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施行洱海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切实做好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各类巡视巡察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漾濞“5·2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到位资金35.8亿元,恢复重建资金需求得到有力保障。下达农危改补助资金4.51亿元,支持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安居工程。南涧、宾川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县城,获奖补资金1亿元。下达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资金3.22亿元,锲而不舍推动大理市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争取,为城市风貌提升积蓄力量。绿色金融发展务实高效。全州绿色信贷余额289.65亿元,较年初增加15.58亿元,同比增长5.69%,金融资源对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产业的支持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5.铸牢风险抵御屏障,全力打造安全财政

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扛牢财政金融防风险政治责任,州委州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两个防风化债工作机制,年内召开专题会议4次,综合研判财政金融、海东停建、国资国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风险隐患,采取断然措施精准“拆弹”,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从严开展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审核,按月监测“三保”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工资库款专项调度,累计完成“三保”支出218亿元,有效保障基本民生政策落实、工资按时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严格财政暂付款管理。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综合施以技术、制度、监督、惩处等手段,高位推动暂付款清理消化工作。全年消化财政暂付款21.67亿元,存量规模历史性压减至百亿元以内。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出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暂行办法,着力规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实现专项债券“借、用、管、还、绩”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本息62.21亿元,争取再融资债券37.53亿元,切实维护各级政府信用。浦发基金缓释取得重大进展,还款期限整体后延三年,综合利率将下降2%左右。

6.强化财经纪律意识,全力打造效能财政

严肃纪律规范财经秩序。深入推进财经秩序专项整治,扎实开展“财政质量年”行动,促进财政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强化财会监督,有效提升预算单位财经纪律意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在年初压缩行政成本基础上,年度执行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进一步压缩公用经费,全力支持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大力清理整合各类闲置资金,累计收回存量资金10.07亿元,统筹用于稳经济大盘,保基本民生各项重点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州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各领域人才作用,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专业化水平。选取2个重点部门,8个重大项目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绩效管理实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督促部门和县市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强化库款保障,抓实专项债券、涉农资金、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等重点资金支出进度,推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7.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创新财政

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平台应用,初步实现财政管理平台电子化运行,有力提升财政工作效率和资金监管效能。下达省州补助资金2,010万元,启动第三批46个乡镇财政所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印发《大理州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着力规范基层财政决策机制,激励县市拓宽收入来源,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规模明显提升、收入质量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困难局面有效缓解的目标。开创性建立社保基金银行存款竞争性匹配制度,着力提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水平。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全省首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成功落地大理,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无法抵押的筹融资难题。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州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锚定目标、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全州大部分县发展成效不明显,经济体量小,产业基础弱,缺乏能够带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产生稳定税收来源的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培植未见起色,加快发展的动能不足,经济增长基础不稳固,财政收入不可持续,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财政收支总量,多数县在全省129个县市区排名均处于中下游。二是财政保障能力不强。受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房地产市场下行和新冠疫情延宕反复等多方因素叠加影响,财政平稳运行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基层“三保”、债务还本付息、洱海保护、乡村振兴等各类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预算“硬”和“紧”的特征更加明显,产业培植和工业发展资金需求难以全面满足,支持构建“445”现代产业体系任重道远。三是财政金融风险叠加交织。政府存量债务规模逐年增长,偿债负担沉重。金融风险和海东停建处置风险、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错综交织,难以在短期内予以化解,财政暂付款规模庞大,县级财政运行和支付风险隐患较大。四是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州内企业发展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总量小。项目建设过度依赖债权融资,中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常态化、市场化、便捷高效的融资对接机制建设还需加强。

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23年全州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州委九届三次全会各项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关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财政经济持续趋稳向好;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认真贯彻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加强产业培植和工业发展支持力度,全力做大财政蛋糕;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推动财力进一步下沉;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全州发展战略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长期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禁楼堂馆所建设;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控财政暂付款规模,推动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应有力量

(二)2023年全州及州本级收支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935,5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17%(详见图示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532,5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3%(详见图示9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5,500万元,返还性收入114,39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62,0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13,000万元,调入资金89,881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80,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881万元,其他调入4,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681万元,上年结转897,820万元,收入总计4,545,27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32,5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95,000万元,调出资金41,9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358万元,年终结转870,519万元,支出总计4,545,277万元。收支平衡(详见图示12

州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95,0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71.4%(详见图示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42,5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3%(详见图示11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000万元,返还性收入114,39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62,0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13,0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64,000万元,调入资金8,000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3,5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4,5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000万元,上年结转104,736万元,收入总计3,073,13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2,500万元,税收返还县市73,142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县市1,846,0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县市601,18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95,000万元,调出资金15,3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万元,支出总计3,073,131万元。收支平衡(详见图示13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46,0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119.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85,0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67%。主要支出项目是:城乡社区支出149,5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62,991万元,农林水支出16,600万元。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6,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7,495万元,调入资金41,900万元,上年结转74,305万元,收入总计499,7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85,000万元,调出资金80,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4,700万元,支出总计499,700万元。收支平衡。

州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7,5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39.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6,00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86.8%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500万元,上级补助收37,495万元,调入资金15,300万元,上年结转3,703万元,收入总计73,99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0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44,498万元,调出资金3,500万元,支出总计73,998万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26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减少36.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4,056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126.7%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260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92万元,上年结转4,385万元,收入总计9,93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56万元,调出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5,881万元,支出总计9,937万元。收支平衡。

州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278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减少63%。州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481万元,由于2022年执行基数较小,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02%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78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92万元,上年结转3,703万元,收入总计6,27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81万元,转移支付支出292万元,调出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500万元,支出总计6,273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州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72,402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11.8%。主要收入项目是:保险费收入893,649万元,财政补贴收入306,39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96,995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6.4%,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092,87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646,060万元,较上年滚存结余增长10.7%

州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95,761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8.8%。主要收入项目是:保险费收入368,383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01,29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97,547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6.2%,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495,51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856,764万元,较上年滚存结余增长8.8%

(三)2023年州本级财政支出主要政策和重点项目

为有效应对需求压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尽力而为、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州委决策部署和州本级可用财力实际,2023州本级预算进一步统筹财力、优化结构,压减一般、突出重点。

1.坚决落实“三保”责任,持续统筹财力保障基层运转。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坚决压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主体责任。指导县市统筹财政资源,编实编足编细“三保”预算,不留支出硬缺口。准确把握中央进一步下沉财力的政策导向,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和省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切实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完善“三保”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制度,继续实行工资库款专项调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2023年州本级“三保”预算安排17.84亿元,其中:保工资15.28亿元,保运转1.41亿元,保基本民生1.15亿元,已足额保障国家和省定政策的“三保”支出。

2.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足额保障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正确处理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切实防范各类债务违约风险。州本级预算足额安排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3.71亿元,本金通过争取再融资债券予以保障

3.强化重点产业培植,支持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坚定实施“产业强州”战略,聚焦“产业重塑年”现实需求,紧盯产业体系再造和新旧动能转换,高度关注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绿色铝、数字经济、核桃和乳业发展、文化旅游等大事要事,全力统筹财政资源,安排产业发展引导专项4.85亿元。其中:安排工业产业发展专项2亿元,重点扶持产业园区、科技创新等重点环节发展;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专项1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重大农业产业发展;安排文旅产业化发展专项0.83亿元,支持文旅产业和旅游航线提质发展;安排大数据及智慧物流产业发展专项0.6亿元,支持数字经济和现代物流产业做大做强;安排产业发展奖补资金0.42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和商贸流通、跨境贸易等企业奖励培育。

4.聚焦“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安排农林水支出7,287万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农业保险保费专项补贴,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切实保障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支持森林植被恢复、退耕还林、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等工作开展;强化财政配套,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强化江河湖泊、重点水源保护管理;支持畜牧产业加快发展,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5.支持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全力推动绿色革命”。安排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1,851万元,其中,安排洱海保护治理州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8,000万元,支持大理市、洱源县抓好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支持提升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水平,深入推进智慧苍山洱海建设,落实洱海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安排城乡建设支出2,045万元,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重要工作落实。

6.支持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全力稳定经济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综合交通、商贸物流等重点工作。安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0万元。安排交通建设支出4,230万元,其中综合交通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大丽铁路运营亏损补贴补助资金1,000万元。年内还将通过积极争取财政政策、专项债券、盘活存量资金和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全力以赴保障重大基础设施“补短板”资金需求。支持商贸流通和扩大消费。安排商贸和市场监管支出1,857万元,支持商贸经济提质升级,强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改善消费环境;保障招商引资工作高效开展,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和开放平台申建取得突破。同时安排三月街民族节专项经费300万元,促进民族贸易恢复发展。

7.支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民生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支持办好全州10件惠民实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管好用好中央和省州就业补助资金,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各项政策,稳定就业局势,释放更大就业潜力促进教育体育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安排教育体育科技支出12,690万元,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补齐短板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支持国际化文体赛事开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8,325万元,落实各类参保人员待遇,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做好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保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安排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支出7,957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薄弱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保障防灾减灾工作开展。安排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698万元,保障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资金需求。支持文化传媒事业发展。安排文化及文物保护支出755万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开展白族文化研究和重点文化文物保护。安排传媒支出216万元,支持讲好“大理故事”,传播“大理声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安排民族宗教专项经费23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项目经费800万元,重新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项目经费80万元。支持建设平安大理。安排公共安全支出3,621万元,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支持禁毒、依法治州、普法宣传和司法援助等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根据预算法,安排预备费4,500万元,用于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和其他难以预见的支出。

三、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州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倾斜,努力实现财政收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守正创新、赓续奋斗,坚定不移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财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系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有效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充分发挥现代财税体制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着眼当前与长远、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保财政工作始终与各级党委决策部署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推动新时代财政工作行稳致远、更可持续。

(二)开源节流、加强统筹,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培植和财源建设。积极培植新兴财源。强化财政直接投入,发挥重点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凝聚合力支持“445”千百亿级现代产业发展,以硅光伏为主的新能源、新能源电池为主的新材料、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业等“创新高地”作为突破点,支持重点园区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坚定不移构建高质量可持续财源体系。强化财税政策指引。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运用政策,精准对标中央和省支持方向,指导县市和部门提前做好一批重点项目储备,努力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支撑。围绕全州产业发展布局,研究制定更多产业强州财税支持政策,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和财源建设的资金要素保障问题。引导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全力支持各级各部门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税工作力度,把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税降费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涵养税源、培植财源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支持、多元投资引导和加强财税服务等手段,推进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达产,为全州经济增长和财源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积极争取、强化保障,全力以赴支持扩大投资和拉动消费。发挥财政稳定经济增长关键作用。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指导各级各部门做实项目入库和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提升储备项目质量,加快专项债券支出进度,管好用好债券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基建预算内投资,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化融资协调服务,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促进居民增收、引导消费增长。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多渠道援企稳岗扩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打好财税政策“组合拳”,落实好收入分配各项政策,切实发挥二次分配功能,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聚焦重点、突出关键,全力以赴落实民生实事和重要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支持办好事关全州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大事要事。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正确理解和把握疫情防控转段要求,支持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重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深入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继续探索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努力把大理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大祥巍”一体化、洱海流域转型发展和祥云产业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申报争取工作;注重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支持绿美大理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市场主体倍增,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引导,贯彻执行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摆脱困境。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强化融资项目库建设,推动大理州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普及应用,努力打破供求双方信息壁垒,拓宽重点项目融资渠道

(五)坚守底线、防范未然,全力以赴保障基层运转和防范重大风险。坚持系统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不断完善州县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尽最大可能下沉财力帮扶县市,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决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健全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融资举债机制,严格实施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继续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零容忍”,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坚决防范财政支付风险。督促县市锁定存量、严禁新增,严格落实财政暂付款分年度消化方案,有力降低全州暂付款规模,进一步缓解县级财政支付风险。坚决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着力理顺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实行处非工作网格化管理,扎实开展各类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净化优化金融生态。

(六)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全力以赴加强财政管理和推进财税改革。财政管理方面,紧紧围绕财政发展现实需求,认真研究制定财源培植、缓解财政困难、财政暂付款消化、隐性债务化解、金融服务提升5个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大理州财政管理质效。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党政机关长期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行政成本,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加强预算执行监控,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清理盘活各类闲置资金。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会监督,常态化开展直达资金、专项资金、债券资金监管。财税改革方面,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着力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深化政府会计、预算绩效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全力支持配合巡视巡察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促进各项监督形成合力,充分汲取各方意见建议,持续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23年我们将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监督支持下,知弱图强、知重奋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州委九届三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做好财政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力谱写新时代大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以上报告,请审查。

名词解释

留抵退税:留抵退税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提前全额退还。2022年以来,我国实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空前,总规模约2.4万亿元。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机构)、有财政经常性拨款的事业单位等直接借入、拖欠或依据合同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以及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机构)成立的公司为进行基础性、公益性建设,以政府信用直接借入或依法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地方政府债券。

新增债券:按照《预算法》,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债券主要用于政府公益性资本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不得安排偿还存量政府债务本金及利息。

一般债券:地方政府针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债发行的债券,筹集资金安排的支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本金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

专项债券:地方政府针对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债发行的债券,债券的发行要对应相应的政府性基金项目,筹集资金安排的支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本金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保持年度间政府预算的衔接和稳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设置的储备性资金。各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得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财政暂付款:指各级财政部门借给所属预算单位或其他单位临时急需的款项,应及时清理结算,且应按资金性质和借款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均属于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即资金盈余单位通过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数字经济范畴。

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445”千百亿级产业:做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先进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4个千亿级核心产业,做大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大健康4个五百亿级重点产业,做优生物医药、环保、金融、烟草、房地产5个百亿级潜力产业。

国际农发基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是联合国专门向发展中成员国提供粮食和农业发展贷款的金融机构。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出发,围绕各重点生态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生态本底状况、主要生态问题,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内在机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附件:大理白族自治州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监督索引号532900030000101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