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信息

云龙县“三融促三新”抓实生态警务,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3日
  • 来源: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近年来,云龙县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引领,创新推出一系列生态警务举措,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一、机制融合,搭建生态保护新体系。为打破生态保护执法力量分散的局面,云龙县紧扣“县公安局主战、派出所主防”要求,健全机制,强化生态警务队伍建设。一是健全生态警务培训机制,主战力量更专业。充分发挥云龙县境内拥有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云龙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字号”生态名片的优势,积极推进生态领域执法培训。近期,云南省古树名木勘验鉴定现场培训班在云龙开班,省环食药侦总队组织全省各州市骨干力量20余人参加培训,以战代训,开展了野生树木实地采样、勘验检量工具规范使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解读等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县生态警务专业技能。二是健全派出所防控机制,主防力量更强化。立足云龙县森林覆盖率70.74%,活立木蓄积3046.12万立方米,立足于世界范围内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的实际,保留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派出所。进一步完善所队联动机制,将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全方位加强情报信息搜集、民生小案查办、基础防范管控工作。

二、力量融合,打造生态保护新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云龙县积极探索“联勤+合作”的生态警务新模式,提升生态保护合力。一是融合警种力量,完善生态警长体系。云龙县构建“县、乡、村”三级生态警长体系,融入“河湖警长”“森林警长”职能,明确警长职责清单,将生态保护责任细化到岗到人,推动生态警务与派出所主防警务改革相融合,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二是融合群众力量,织密生态保护网。统筹整合巡河员、护林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结合普法强基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惠民利企”“送法上门”“以案释法”大走访活动,引导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积极兑现线索举报奖励等激励措施,鼓励群众协助开展预警预防、隐患排查等工作,打造全方位的生态保护网。三是融合联防力量,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健全环食药侦、刑侦、网安、情指等警种同步上案机制,全警行动打好合成攻坚仗;健全与相邻县(市)公安机关情报互通、办案协作工作机制,跨区域协作打好协同战;健全完善行刑衔接、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与法院、检察院沟通协调,深化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务、林草等行政主管部门的会商研判、双向通报、联合执法等工作,全县域联合,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

三、手段融合,提升生态警务新质效。坚持“源头治理、以打促防、打防结合”的工作思路,推动生态警务全面升级。一是积极探索生态智治新路径。以科技赋能,全量汇聚公安、生态环境、森林防火、自然资源等部门视频探头69个、无人机21台,为严厉打击生态违法犯罪提供技术支撑,实时参与水质巡查、5个大气监测点的数据汇聚,有力提升生态治理效能。二是建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在清明、森林防火期等重要时段,公安、林草、消防等部门联合建设集“联勤、联巡、联防、联宣”于一体的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124个,以“生态警务室”定点查、带装联巡“脚板量”、视频巡查等模式,开展好“预防为主、法治宣传、打击犯罪、纠纷调处、生态修复”五位一体的生态警务联动机制。三是坚决打击生态违法犯罪。持续开展“昆仑”“利剑”“春风”“金风”等专项行动,应打尽打、能打早打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近五年来,云龙县共侦办涉生态资源领域刑事案件2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9人,充分发挥了打击震慑作用,有力遏制了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高发势头。特别是去年起侦办的“9·01”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州、县两级公安机关专案组转战大理、怒江、文山、红河、玉溪五州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扣押珍贵树木137棵,涉案价值200万余元,一举打掉了长期盘踞在云龙县及周边县市专门从事盗挖野生树木的犯罪团伙,实现对该系列案实现对该系列案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打击,并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等信息宣传,强化以案释法,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治效果三统一。(云龙县 王建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