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州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 来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政府工作报告

——2011215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长何金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倾心尽力抓落实,全力以赴抗大旱,千方百计保民生,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80.6亿元,增长1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增长19.2%;一般预算支出124.2亿元,增长2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8亿元,增长30.1%。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并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能源紧缺和焦点、热点问题多发等不利因素,以及地震、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思路,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在自治州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一)强财源打基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五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7.8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递增12.6%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3503元,比“十五”末增加6602元,增长95.7%

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7.1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递增23.6%。实现工业增加值154.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递增18.7%

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翻番。五年财政总收入达296.9亿元,是“十五”的2.2倍,年均递增17.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8.3亿元,是“十五”的2.2倍,年均递增17.4%。一般预算支出412.5亿元,是“十五”的2.6倍,年均递增21.1%

(二)抓项目增投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投资持续增长。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8亿元,是“十五”的3.4倍,年均递增27.3%

通达能力明显提升。五年完成公路建设项目9378874公里,新增通车里程601公里,累计完成交通投资69.7亿元,是“十五”的2.9倍。大理机场改扩建、大丽铁路、祥宾公路、大凤公路一期、关巍公路、平甸公路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4条在建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完成41个乡镇通乡油路1066公里、603个建制村通达工程4752公里。

水利基础不断夯实。五年完成水利投资30.8亿元,是“十五”的2.3倍。巍山五茂林、云龙天池、南涧母子垦水库等5件骨干水源工程续建全面完成。云龙包罗、剑川老君山、祥云青海湖水库等6件重点水源工程相继开工,永平大碱塘水库扩建全面完成,引洱入宾北干渠和洱源三岔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完成3件中型和16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剑川永丰河、漾濞雪山河等15条重点河道治理。宾川、祥云大型灌区和水库干支渠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五小水利”工程8.9万件。

能源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538.6万千瓦。小湾电站提前发电,功果桥水电站建设有序推进,鲁地拉、龙开口、苗尾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续建6座,新建13座,新建及改造城乡电网1.4万千米,电网运行保障能力增强。2010年,全州用电量40亿千瓦时,比“十五”末增长60%。建成5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24.2万千瓦,宾川太阳能发电项目进展顺利。

(三)调结构建支柱,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933.337.7调整到2339.637.4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农业总产值198.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6.5%,年均递增13.3%。农村经济总收入380.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7.7%,年均递增10.9%。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增蓄水库容93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水利化程度达53.6%。改造中低产田地28.2万亩、中低产林70万亩。大旱之年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总产127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烟农种烟收入39.5亿元,比“十五”增长34.8%。核桃种植面积达800多万亩,荣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称号。新发展人工红豆杉原料林9万亩。畜牧业总产值78.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5%,年均递增14.6%。切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烟草、能源、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矿冶、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40.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户,比“十五”末增加79户。建成工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园区3个,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五年新增私营企业3157户达563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6万户达8.1万户。祥云飞龙、力帆骏马跃居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前列,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

旅游二次创业顺利推进。大理古城、鸡足山等景区改造提升和苍山大索道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崇圣寺三塔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评价,新华村国家4A级景区挂牌运营。大理周城、鹤庆新华、漾濞光明和剑川寺登街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通过验收。成功打造大理国际影会、洱海开海节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大理被评选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和2010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37.7万人次,是“十五”末的1.9倍,年均递增14%;旅游业总收入115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递增18.4%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递增1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3%以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配送中心15个,建设改造乡镇集贸市场59个,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100%。引进云南物流集团和昆钢物流等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富滇、中信、兴业、交通4家银行在大理新设分支机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理海东村镇银行,组建14家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业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18.9亿元和398.5亿元,均为“十五”末的2.5倍;新增贷款突破100亿元,创历史新高。保险行业整体实力增强,业务不断拓展,州级保险公司发展到19家。信息、房地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餐饮服务业健康发展。我州被列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四)抓规划重管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城镇规划建设不断加强。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五个专项规划完成调整、编制工作。县市总规修改、县城控制性详规、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启动下关旧城改造,完成8个县城改造提升。宾川州城、洱源凤羽、祥云云南驿等6个镇(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11个镇(村)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大理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云龙、洱源、祥云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实施23个城镇治污项目,6个项目投入运行。积极推进城镇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力度加大。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25%提高到33%,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7.5%提高到23.5%

“两保护两开发”成效明显。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加大,保护治理经验被国家环保部推广。海西“百村整治”工程稳步实施,45个自然村通过验收,完成4185户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海西田园风光、白族民居建筑、历史文化遗迹得到有效保护。海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Ⅰ号路、Ⅱ号路一期工程、城市次干道、环海路截污干管和污水处理厂竣工,东环海路完成路面硬化,自来水厂、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进展顺利;引进华彬集团、云南城投等企业投资项目7个,协议资金417亿元。凤仪创新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五通一平”稳步推进。

(五)抓生态保洱海,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不断加强。“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计划、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州建设深入推进。州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29个,总面积18.2万公顷。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五年完成人工造林517万亩、义务植树45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8.2%,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投资6.6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242.2万亩,新增耕地8.5万亩。矿政管理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整合取得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6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573平方公里。

洱海保护治理重点转向源头。五年投入资金17.1亿元,实施保护治理项目76个,建成截污管渠69.4千米、集镇污水处理设施6座、农户污水处理设施8165座,恢复湿地2100亩,修复湖滨带58千米。洱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项目32个,被授予“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国家洱海水专项7个课题全面启动。依法管海治海力度加大。洱海水质连续五年总体保持Ⅲ类,有21个月达Ⅱ类水质标准。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扎实开展能源审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节能技改和技术创新工作。22户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淘汰水泥熟料、炼铁、炼钢等落后产能276.4万吨,实施节能项目37项。积极实施节能惠民工程,推广节能灯具159万件。新建户用沼气池8.2万口、节柴改灶11.7万户。实施重点污染减排项目75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3%

(六)抓改革增活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华侨农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农业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实现资产重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顺利实施区划调整、城市管理体制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供销社改革发展和二次创业稳步推进。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行政审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签订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57个,实际到位资金314.7亿元,是“十五”的6.9倍,年均递增47.2%;新批利用外商投资企业41户,实际利用外资9874万美元,是“十五”的3.2倍。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出口1.1亿美元,是“十五”末的4.3倍和2.6倍,年均递增34.4%21.1%。农产品出口优势继续巩固,纺织、机电、化工等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

(七)抓统筹促协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3.3亿元。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除D级危房84.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44.7万平方米。“两基”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初中升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比“十五”末提高23.916.1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达98.7%,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职业学校年招生1.4万人,就业率达96%以上。大理学院综合实力和知名度明显提高,在校生总数1.6万人,留学生达600多人。大理滇西技师学院基本建成,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筹建进展顺利。实施科技项目359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项,申请国家专利592项。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8%,比“十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才总量22.9万人,是“十五”末的1.9倍。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实施“两馆一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完成11.5万户直播卫星“村村通”建设,数字电视用户达26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6%98.8%。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白洁圣妃》等一批优秀剧目获国家级奖项,《大理公主》、《金凤花开》在央视播出。率先在全省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局,申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剑川海门口遗址考古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白族文化研究取得成效,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被列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省农运会体育场馆改造项目全面启动。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州医院门诊外科大楼、州中医院住院大楼投入使用。投资4.6亿元,实施县乡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23个,建成村卫生室1090个,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面积20.4万平方米,新增病床1834张,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基层服务网络不断加强,适度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2010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52.6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统计调查、外事、侨务、保密、档案、修志、新闻出版、防震减灾、气象、水文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妇女、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八)保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年来,全州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1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4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1亿元,30.7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61.4万人,是“十五”末的1.3倍。19万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三年实现全覆盖,兑付补偿资金10.5亿元,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40元。鹤庆、永平、洱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待遇、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高龄老人补贴进一步提高。归集住房公积金29亿元,发放贷款18.9亿元,分别是“十五”的3.5倍和5.1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和在建廉租住房1.6万套,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华侨农场危旧房和农村危房1.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396户,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拆除重建1.3万户、民房地震恢复重建5.6万户。完成7个县大中型水电移民搬迁安置8419人,后期扶持力度加大。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02元,年均递增12%11.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9070元,是“十五”末的2.2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644元和3245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63.3%65.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3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6.1平方米。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累计实现销售额18.4亿元,兑付补贴1.9亿元。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提高,私人拥有小汽车达11.6万辆、互联网用户1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8万户,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4.2倍和3.8倍。居民用电量6.9亿千瓦时,是“十五”末的2倍。筹集整合资金24.4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502个行政村25.2万户102.3万人实现整体脱贫。实施25个小康示范村、1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惠及群众14.5万人。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顺利推进。解决了84.5万人的饮水困难。

(九)重民主抓法制,依法治州深入推进

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提请州人大常委会审议单行条例草案5件,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定决议。积极支持州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23件、政协委员提案1419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民、居民自治深入开展,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不断完善。建成86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稳步实施。“五五”普法通过验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得到加强。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

积极推进平安大理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打黑除恶”、“整治突出治安问题”等专项行动。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取得新成效。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在全省推广。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积极排查化解热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全力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煤炭生产、尾矿库运行、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州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国防建设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大理十大示范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等活动,公民素质不断提高。

(十)抓制度转职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重大投资项目、追加预算支出、国有资产处置和重要资源开发利用审批制度。深化责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首问责任、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四项制度,对622名干部职工进行问责。纠风治乱、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创新阳光政府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全州各级政府公示重要事项2210项、听证重大决策321项、通报重点工作6300项;在全省率先推行114政府信息直通车制度,推进公共服务电话整合和“96128专线品牌化建设。强化效能政府建设,推动工作落实,加大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惠民工程专项督查力度;坚持厉行节约,严格行政成本控制,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会议、庆典、论坛等经费开支压缩;强化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监督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对重要工作实行目标倒逼管理。启动创新政府建设,设立政府创新奖,鼓励制度、机制、服务和工作方式创新。加强清廉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州政务服务中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64项。

回顾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州,加强民族团结,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大理;必须始终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团结拼搏的五年,是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全面发展的五年,是再创辉煌的五年,是民生显著改善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大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大理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机关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州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为改善发展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州委六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先行者”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将大理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滇西中心城市和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二)预期目标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实现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160亿元,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力争突破2500亿元。全州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群体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构建和谐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

——着力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加大“两保护两开发”力度,强化大理市主城核心功能。加快推进“16滇西中心城市群和滇西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建设。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点中心城镇建设,加强城镇支撑产业培植。做好祥云撤县设市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宾川、鹤庆撤县设市前期工作。到2015年,海东高原山地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州城镇化率达45%以上。

——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好“百村整治”、中心集镇、扶贫开发、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四大工程”建设。扶持24个中心集镇、120个中心村、180个示范村建设,实施250个自然村扶贫开发,新解决3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在洱海流域扶持建设200个生态文明重点村。大力发展乳业、核桃、蚕桑、生物药业、蔬菜、林产品加工、特色花卉、特色水果、茶叶、红豆杉十大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2000万亩林产业基地,其中核桃基地1000万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工业区域布局。重点推进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工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工业经济。巩固提升烟草、能源、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矿冶、机械制造六大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重化工业和轻纺工业。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吸纳更多企业入驻园区。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支持,改善发展条件。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高效快捷的干线公路网。认真谋划城市轨道交通、滇西国际机场等项目建设,争取大理至攀枝花、大理至普洱高速公路和祥云至普洱铁路早日开工建设。认真做好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大理至兰坪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强水利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及服务能力。

——着力推进苍洱片区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旅游发展国际化、产品名牌化、市场多元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战略,扎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景区改造提升,建设精品景区。加快建设高星级酒店,引进品牌管理公司,大力开发特色乡村旅游,抓好市场营销和拓展,打造滇西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

——着力抓好服务业发展。抓住我州被列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经济增长的亮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会展、信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两个园区、五个中心、五个节点”的物流网络建设,加紧建设一批与滇西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专业特色市场,改造提升一批乡镇综合集贸市场,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落户大理,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以服务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和中小企业投资基金,构建多元化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滇西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新一轮洱海保护治理工程,继续加强洱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实施洱海流域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确保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力争达到Ⅱ类。努力建设“森林大理”,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加强以苍山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加快县城、乡镇、村落和农户治污设施建设。实施乡村环保工程,建设生态经济示范镇,创建文明卫生村。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构建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城乡文化。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人才培养。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大理王宫博物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大理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影视拍摄、文化传媒、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创意、新闻出版等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投融资、财税金融、行政管理、教育、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参与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出口型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把大理打造成滇西交通枢纽、特色产业加工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对外交流合作窗口。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着力加强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创新型大理行动计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和基层政权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开展平安大理创建,构建和谐大理。

三、2011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为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加快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祥云烟草大型水源工程建设任务。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22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启动一批小(一)型以上水库建设,新建“五小水利”工程5.5万件,解决农村和农村学校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扩大整乡推进试点,继续实施祥云、宾川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重视支持民族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强优势特色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建102万亩核桃、1万亩红豆杉人工原料林和20万亩现代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改造50万亩中低产林,种植51.7万亩优质烤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关精神,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30家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和订单农业。强化畜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疫病防治,抓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奶牛新区建设,实现存栏奶牛14.8万头,出栏肉牛46.8万头、生猪366万头。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金融信贷服务,扶持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和创办小型经济实体,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强化农民工技能、经营理念和创业能力培训,新增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转移3万人,力争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0%以上。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实力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产业培植的重中之重,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继续巩固烟草、能源、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矿冶、机械制造六大产业的支柱地位,着力扶持轻纺、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矿电结合试点,加快特色优势矿冶业发展,在祥云、鹤庆、剑川发展冶金、建筑建材、化工等产业基地,打造祥云“中国西南矿产品交易中心”,启动实施云南冶金集团鹤庆铝产业项目。强化政策支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抓住“央企入滇”和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引进一批技术先进、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夯实园区发展平台。加大重点工业园区扶持力度,创新园区建设和管理模式,鼓励组建园区开发投资公司,按市场化方式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省级技术中心申报工作。实施“质量兴州”战略,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力争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申报实现新突破。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培育壮大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扶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力争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以上。

(三)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继续坚持扩大消费促发展。完善消费增长机制,调整优化需求结构,扩大消费总量。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比重,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定群众消费预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拓展消费方式。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运行调节,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搞好煤电油运、重要原材料的组织协调和供需衔接,保障市场供应。抓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大理物流园区建设,实施好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站、中国(大理)东盟果蔬拍卖交易中心等项目。加强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农家店建设,积极培育大型涉农商贸企业。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强化保险市场经营管理,拓展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

扎实推进苍洱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完成苍山大索道、“希夷之大理”、鸡足山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大理、巍山古城和石宝山、寺登街等重点景区改造提升。启动大理世博城、感通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小镇、大理民族文化旅游度假综合开发区、喜洲旅游文化创意园区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加大旅游宣传、策划和市场营销,整合旅游资源,制定激励措施,包装和培育新的特色旅游线路,新开通3条以上航线。积极发展高端休闲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居客栈,引进品牌酒店管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抓好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继续办好三月街民族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环洱海自助游。力争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0亿元以上。

(四)进一步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抓实固定资产投资。着力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亿元以上。积极配合做好大丽高速公路、大瑞铁路、广大铁路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按时全面完成跃龙、祥姚、鸡足山等在建二级公路建设任务和债务锁定。认真实施好135个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20个通乡油路工程。全面完成10座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云龙包罗、剑川老君山、巍山巍宝山、永平金河、弥渡大横箐等水库和祥云、宾川大型灌区年度建设任务。启动宾川仙鹅等中小型水库建设和西洱河、苍山十八溪、鹤庆漾弓江等一批河道治理项目。完成洱源水保工程试点县和祥云、鹤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弥渡专项县项目建设,启动一批小(二)型病险水库处理工程。配合做好功果桥、龙开口、鲁地拉、苗尾电站建设,加快推进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加强城乡电网规划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中缅油气管道建设。

改善项目实施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推行投资便利化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强化项目资金保障,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不低于100亿元。加强项目用地报批和协调,盘活用地指标,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强汇报沟通,适时推出一批成熟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加大项目质量监管和督查工作力度,完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建设优良工程。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积极开展城乡规划体系编制工作,推进宾川、剑川、洱源、南涧等县城总规修改,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开展12个重点镇总规修改和全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滇西中心城市总规为依据,加快海东片区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规、新拓展片区规划等各层次规划的制定。抓好规划实施,严格规划执行,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规划执行力。

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下关旧城改造步伐,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抓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工作,启动下关北片区截污治污、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工程,提升大理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总体品质。加大海西保护力度,继续推进“百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凤仪片区和海东新区开发,加快环海东路、供排水管网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启动大理昆钢物流中心建设,抓实云南东融中药材物流经营中心、大理木材交易市场、五洲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前期工作。以快速通道建设为突破,推进祥云、宾川、弥渡、巍山为重点的功能区建设,加快祥云撤县设市申报工作,促进“1+6城市群扇形核心区战略框架的形成,发挥城市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重视城镇支撑产业培植,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以奖代补力度,认真做好大理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工作,力争有2个县城成功申报省级园林县城。启动洱源、永平、漾濞县城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实施一批以交通、治污、供排水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抓好8个县污水处理厂和4个县垃圾处理场续建及乡镇治污设施建设。

高度重视特色村镇建设。在完成21个重点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基础上,启动12个中心集镇、24个中心村和36个示范村建设,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集镇和旅游、商贸、手工艺、现代农业、生态园林特色小镇及重点村。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放宽县城、小城镇户籍限制,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帮助进城农民融入城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力争全州城镇化率达36%,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5%

(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结合我省全面推进低碳省试点工作,以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抓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荒山、通道、村庄绿化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加快“森林大理”建设。完成苍山与南诏历史文化遗存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推进沘江污染治理。实施小流域治理140平方公里。积极探索生态建设新机制,开展资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保护区、城市水源地等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抓实农村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工作。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开发整治3.6万亩,新增耕地0.9万亩。推进地质找矿行动,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

继续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启动实施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实施一批截污、治污环保项目,抓好入湖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建设、洱海环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环湖截污治污工程的实施。继续推进洱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确保洱海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强规划指导,创建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生态产业园区。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管理,抓好洱源“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进各领域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倡导低碳生活,重点在洱海流域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要任务。强化部门预算和财政绩效管理,建立规范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加大对我州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和二次创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革任务。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林和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深化水务管理体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抢抓桥头堡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强前期工作,强化履约机制,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协议履行和项目落地。努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劳动就业率高的项目。力争全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平台,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稳步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产品和市场,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扩大境外劳务合作,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参与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抓实桥头堡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前期工作,加强政策及项目衔接,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意见,争取国家和省更多项目及资金支持。

(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支持发展特殊教育。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继续规划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中小学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支持大理学院申报更名为大理大学,加快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大理滇西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实作中心建设,努力推进滇西教育中心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加强适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产业发展型人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鼓励文艺精品创作,重视民族文化建设,启动《白族通史》编纂。切实保护各类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深入推进文明大理创建活动,强化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手机传播有害信息行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启动23个县档案馆建设。全面完成州体育场馆改造,认真做好省第八届农运会筹备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点公立医疗机构建设,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高度重视血吸虫病、艾滋病防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抓好州医院改扩建和大理卫校搬迁前期工作,启动州第二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加快实施大理民政精神病医院改扩建,加快推进滇西医疗中心建设。抓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区建设和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援助。继续实施“贷免扶补”政策,重点扶持3000人自主创业,帮助43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级统筹,提高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抓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鹤庆、永平、洱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加快城市廉租房、公租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旧房、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争取启动以大理颐老院、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养老和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实施10项惠民工程。

(九)推进依法治州,建设平安和谐大理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州人大的决定决议,重视民族立法工作。支持州政协多渠道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效率及质量。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等制度。全面开展“六五”普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州进程。

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做好地震、气象监测预报,建立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抓好滇西救灾仓库和部分乡镇救灾储备库建设,增强救灾应急能力。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大理建设,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打好新一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热难点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大好局面,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加强老龄、红十字、慈善、外事、侨务、保密、修志等工作。重视国防教育和人防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继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突出充实工作内容、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实施成效四个重点。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效率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监控、廉政建设、行政问责等八项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入推进创新政府建设。广泛动员政府机关积极参与创新活动,鼓励制度、机制、服务和工作方式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推动工作。认真开展政府创新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和激励全社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增强创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

深入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作风、能力建设,着力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问题,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规范行政行为。严格出国(境)考察计划申报审批,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会议、庆典等经费,大力压缩公用经费,营造廉政为民的清风正气。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全面推进州、县市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构建覆盖州、县市、乡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机遇稍纵即逝,奋斗创造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