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对云南提出新要求,寄予新期待。
20日晚,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和古生科技小院的学生们组织集中收看中央一套《新闻联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自身、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着力推动大理高质量发展。
2015年1月20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很多人认识了洱海边的小村子———古生村。一晃十年过去了,今年3月20日,古生村党员干部听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他们守候在村民活动中心,收看当天《新闻联播》中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的相关报道。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何运祥说:十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接续奋斗,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我们的洱海更蓝了,苍山更绿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党支部第七党小组组长李延芬说:“经过十年的治理,我们洱海的水质变好了,村里面的环境更好了,我们家门前也像花园一样种上了各种各样漂亮的花朵。”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说:“十年来,我们古生村党员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致力于洱海保护治理当中,群众对洱海保护、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现在我们洱海水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希望总书记再次到我们古生村来看看。”
晚上七点,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云天化绿色智能肥料科技小院里座无虚席,近五十名师生集中收看《新闻联播》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新闻。同学神情专注,认真聆听,看到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十分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不时停下脚步同云南少数民族群众亲切交流的场景,屏幕里的群众掌声雷动,古生科技小院的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跟着鼓起掌来。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古生科技小院学生王玉珏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丽江,也让我想起了古生村的实践,科技小院的实践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乡村发展的真实参与,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关怀也让我们倍感动力,想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用青春书写一篇美丽的答卷。”
古生村村民何敏燕目前是中国农业大学研一的学生,今年她申请到古生科技小院的名额,回到村里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致力于家乡农村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当晚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的报道,她满怀激动地说:“作为古生村村民,我亲眼见证家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下的巨大变化,作为科技小院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家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致力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的发展,让古生村变得更美丽、更富裕,让村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同德、共同致富,让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郑家庄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有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共186户618人。近年来,该村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交融,强带弱、富帮贫,共同发展、和谐共处,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村民董泽香一家6口人,家里既有汉族,又有纳西族,原来家里主要靠种庄稼和开小卖部为生,后来,通过村党支部的引导和村里致富带头人的帮带,董泽香家开办起了农家乐,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足。董泽香告诉记者,乡亲们人人以村为家,户户以村为荣。
村民董泽香说:“生活在郑家庄这个大家庭,大家团团结结,相亲相爱,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
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相关报道,村民高汉云对总书记讲到的“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颇有感触,他激动地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们7个民族一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各民族亲如一家,不仅让郑家庄充满团结和谐的浓厚氛围,更让郑家庄各族群众得到共同发展,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郑家庄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殊荣。
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治安联防队队长段云说:“郑家庄是大理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和旗帜,我们要共同努力,把富民产业发展好,把美丽家园建设好,把民族团结维护好,真正把郑家庄打造成为大理的幸福之村、美丽之村、团结之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