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紧紧围绕解决群众出行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探索以工代赈试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吸纳群众投工投劳实施项目工程,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安村为试点,总投资90.55万元建设惠及南石坪、水资路两个自然村113户524人的通村硬化公路,推动自然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闯出了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新路子。
以小试点破解大难题
大理州用好用活“三法三化”,深入一线听民声、解难题,把群众“盼的事”与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
在谋划实施试点项目过程中,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精心组织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将会场搬到群众身边,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农村公路项目,全过程统筹要素保障,提供技术服务支撑,简化优化项目程序,减少有偿服务环节,把实施1公里自然村硬化路的造价降低到了33万元左右,降本率达50%,把补助资金全部用在工程实体上,有效缓解地方财政资金压力,大幅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实现了工程成本和进度双赢,破解了“资金不到位,项目推不动”的难题。
以小试点汇聚强能量
大理州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依托基层党组织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把党建引领和以工代赈相结合,实行党建与农村公路建设同时谋划、同时部署、同时落实的“三同时”制度,把党建工作与自然村公路建设工作深度结合。
同时,进一步健全州、县联动机制,全方位统筹资金、技术、人员力量,为项目推进提供全要素支持奠定坚实基础;镇、村广泛召开党支部会议、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会,全力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工作,引导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降低工程实施成本。在试点项目推进中,全面发动各级党员顶在最前面、干在最难处,在施工场内带头完成最苦、最难、最累的工作,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工作格局。
在永安村以工代赈实施自然村硬化路过程中,南石坪和水资路村党支部书记无偿捐出自家土地和核桃树,带动党员群众无偿捐献土地3亩多、移除核桃树等苗木76棵;群众自发自愿筹集资金9.55万元,成立施工小组3个。
以小试点助力新发展
在吸纳群众参与生产建设过程中,大理州有针对性地对参建群众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帮助务工群众掌握水泥路面建设实际操作技能,变“慰问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也打通了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大理州通过试点以工代赈建设自然村硬化路吸纳农村就业人口336人、用工6720个工日,进一步丰富群众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群众投工投劳完成进村道建设后,又完成了道路培土路肩、路面刻纹、绿化美化工作,村里还将公路管理和养护纳入村规民约中。“通过发动村民修路,不仅解决了大家的出行难题,更激发了大家谋发展的动力,我们对培育更好产业、建设更美乡村信心满满!”当地群众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截至目前,大理州已圆满完成乡村通畅、通客、通邮三通目标,农村公路列养总里程达22712公里,鹤庆县、弥渡县2个“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大理市、祥云县、南涧彝族自治县3个省级示范县(市)先后创建成功,全州“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持续提升、走在全省前列。
本报通讯员 杨钰洁 记者 秦蒙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