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市动态

海东穿上“绿衣裳”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2日
  • 来源: 大理日报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本报记者 杨艳玲

今年搬到这里住以后,海东这边很多的山也终于穿上绿衣裳了。漫步在大理市海东木莲公园,市民张霞笑着说。

初夏时节,在大理市海东镇,实施洱海面山绿化后,很多地带性植物,如滇青冈、麻栎、滇朴、清香木、黄连木等植物在山地上安了家,洱海东岸面山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森林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系统逐步改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统筹推进

面山绿化工程分步实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林业部门多次开展了洱海面山的绿化工作,但由于洱海东岸面山石漠化严重、土层瘠薄、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面山森林覆盖率仅为26.37%,远低于全州水平。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的要求,州委、州政府把海东面山绿化作为洱海保护的重要实施内容。

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大理市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洱海流域生态质量提升一期工程(面山绿化工程),为坚决打赢环湖生态修复攻坚战添砖加瓦。

见缝插绿

绿化工程实现点面结合

统筹推进、分步实施为原则,大理市于201710月启动了天镜阁片区试验段的建设,完成投资540万元,实施绿化造林面积210亩,种植苗木2.5万余株。以宜林则林、宜灌则灌为原则,见缝插绿,全力实施造林绿化。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综合应用,乔、灌、草、藤立体搭配,统筹生态治理、景观营造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强化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

树种选择上坚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全力推进适宜造林区绿化工程,共种植云南樟、球花石楠等30多种植物150多万株,完成种植3.8万亩;针对石漠化严重地段,采取点播、撒播等方式,开展补绿增绿工程。先后实施了双廊后山绿化、鹿鹅山和大肚子山新建步道及绿化景观提升改造等工程,实现了海东绿化工程的有效结合。

水利先行

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修复

坚持林水结合、水利先行的原则,大理市将配套水利措施作为保障绿化成效的核心要素,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全力配置相应的水利灌溉措施。投入资金2.7亿元,完成泵站建设14座、蓄水池54座,铺设提水管线28公里、输水主管29公里、田间喷灌管网345公里、田间滴灌管网3200多公里,实现了新造林地水利全覆盖。年使用污水尾水及农田尾水约122万立方米,占项目用水的75%,全面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遵循林业造林三分种、七分管的思路,将面山绿化管护期延长至5年,完成海东面山绿化工程5.8万亩、封山育林项目2万亩,完成泵站建设14座、蓄水池54座,铺设提水管线28公里、输水主管29公里、田间喷灌管网345公里、田间滴灌管网3200多公里。通过采取工程造林、封山育林、自然修复等措施,洱海东岸面山森林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修复和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