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象大理 > 名特产品

守护家乡的这片蓝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1日
  • 来源: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蓝续小院

白族扎染技艺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核心流传地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

张翰敏被评为白族扎染技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和爱人张斌是一对80后青年夫妻。两位回乡青年,拾起手艺,创立蓝续企业,誓要存续大理的这片蓝。这蓝既是游客眼里的蓝天碧海,也是家乡父老心中的扎染之蓝。


张翰敏和张宾

传承人张翰敏出生成长于全国白族人口最多的自然村——周城。这里有保存完整的明清白族民居古建筑群,“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自小与伙伴们奔跑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抬头就望见端着供品的莲池会老奶奶们到大火把下祭拜。远处,彩绘师傅正站在扶手架上一笔一画给飞檐翘角的大门上色,阿姨们靠在墙角晒太阳、一边扎花一边聊家常。暮色渐沉,户户炊烟升起......张翰敏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清风暖阳,人情寻常。

这位海西姑娘的爱人来自对岸的海东金梭岛,一个同样热爱乡野自然的白族阿鹏张斌。他们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女方回到云南任教,男方去往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看似平行线上的两个人,却因张斌的一个电话出现交集。原来,他想念曾经班里那个爱笑的女生。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张翰敏辞去旁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跟随爱人一路辗转内蒙、北京和昆明,他俩一直在找寻,找寻内心真正认可坚守的事业。最后一次,张斌辞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稳定工作,在亲人们的反对声中回到了云南。

春城舒适的生活,丈夫渐上轨道的事业,都没有打消张翰敏的回乡念头。她始终想念雨水滴答的青石板路,想念大青树下古朴明亮的白家小院,院里随风飘扬的扎染蓝布。对,她要回到那个熟稔的环境中去,回乡创业,养活自己,也让像自己一样思乡的乡亲们可以不再外出务工。


一起创业

彼时,事业上小有成就的张斌,已在业内展现出过人的前瞻思维和管理能力,如果回乡,就意味着要放弃辛苦多年带出的团队,面对未知,一切从零开始。

外人眼中的危机转折,这个睿智的男子用了十分钟就做出决定,回乡,原因很简单:媳妇去哪我就去哪。2012年,两人终于回到这个朝思暮想的白族村落。



采摘制作扎染布的主要原料:板蓝根

修葺好三坊一照壁的祖宅,祖孙四代搬进了四季如春的小院子。回归家庭是张氏夫妻共同的价值观,反哺社区是他们的另一个梦想:做带动社会效益的企业,帮助乡亲们脱贫。然而创业初期在外人看来是有些“不务正业”的,张翰敏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村里长长的石条凳上,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她要知道乡邻的所思所想,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中找到介入的平衡点。


扎花


染布


晾晒


成品

终于,她听到了李恒峰爷爷的故事。那是户户扎花、家家染布的上个世纪,他与过往、与爱人的回忆,都与白族扎染相关:制版、上色、绞扎、染布、蒸煮、拆线、漂洗、碾布......从清晨到日落,两人奔波于染缸、针线和晒架之间,琐碎而心安。他依稀记得老伴的围腰扎的是小蝴蝶花、手帕上是马齿花,而沙发巾上的小梅花,见证了老两口一天天劳作后依偎看《新闻联播》的夜晚。



技艺传承,回归社区

张翰敏深受感动,从未想过谋生方式会成为连结家人情感的齿轮,成为了没齿难忘的回忆。她将故事转述给张斌,他当即决定就做扎染,原来脚踏的这片热土正是他俩心中苦苦找寻的圣山。他们要存续属于这个村庄的集体记忆,关乎手艺,关乎幸福。

奶奶张文月和妈妈苏建花都是村里的扎花能手,到了张翰敏这里已是第三代。勤劳智慧的白族妇女,自己织布、扎花、浸染,在扎、撮、绉、叠、挑中撑起家里的半边天,她们做出的扎染桌布、门帘、挎包、手帕在上世纪90年代远销海外,成为美观实用的民族传统工艺热销品。

2013年,爱人张斌陪着她先后拜访周城村白族扎染扎花大师杨萃先老人、制靛大师倪树义老人,成为他们门下弟子,系统学习传统扎花和制靛工艺。聪慧勤奋的张翰敏,将家传和师承的手艺融会贯通,点点夯实。

让她分外难过的是,传统技艺正以超出她想象的速度流失。刚回乡时聚在村口扎花晒太阳的老奶奶们,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人亡艺绝的困境是摆脱不了的无奈与尴尬。

在这个重要转折点,曾经的学霸张斌再次展现出过人的思维与格局。靠“人”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让参与其中的人维持体面生活,才会激发其自觉的文化传承。传统技艺是核心,但产业的终端不能停留在手工制品。只有扩大产业链,才会增加村里的就业人群,实现他们夫妻反哺社区的初心。



白族扎染蓝续主题客栈



实体店铺、技艺体验教学

天时地利人和的利好条件,使夫妻俩大胆尝试。

他们坚持传统天然染料和古法技艺,同时创新扎染制品的表现形式,让成品在时尚度和实用度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把好了质量关;第二步是结合环洱海流域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营造白族扎染主题的精品客栈,让观光客在浸入式体验中了解和传播白族传统文化;第三步是针对研学和亲子人群展开古村+古宅+古技的体验式教学,拓宽扎染技艺的传承人群;第四步是开设线上+实体店铺,便捷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和消费体验。

蓝续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日趋完善的产传研体系,为白族扎染技艺传承积蓄后继人才,同时带动周城村一大批妇女和老人参与就业,保护存续传统文化。


两夫妻一直坚持这份小而美的事业,让文化遗产融入了当代生活。在非遗+扶贫、非遗+旅游的路上,他们成功迈出了一小步。

张翰敏感恩丈夫一直用爱和智慧支持自己,把闪光灯和领奖台留给了她。她也感谢乡亲,搬回祖宅的那天下着小雨,村里相邻都自发来帮忙,她们的善良让她更觉肩头责任重大。在周城村这个生动的文化空间里,白族传统技艺、民俗、人格的传承是交织在一起的,而张氏夫妻的命运也始终与这个白族村落紧密相连。生于斯、老于斯的他们,期望到拐杖相行的那一天,依然能看到户户扎花,家家染布。

-END-

文图:杨曦泠

编辑:杨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